系统提醒你,这个是一个系统自动打包的文献资料,请下载解压获取更多的文献,下面内容不代表全部内容
一、我国财政支出概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政府尤其重视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如社会保障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
表1 我国2007-2011年经常性财政支出金额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经常性支出(亿元) |
34761.32 |
42166.46 |
47011.56 |
52805.13 |
63366.16 |
表2 我国2007-2011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
49781.35 |
62592.66 |
76299.93 |
89874.16 |
112342.7 |
|
|
中央(亿元) |
11442.06 |
13344.17 |
15255.79 |
15989.73 |
199987.1625 |
地方(亿元) |
38339.29 |
49248.49 |
61044.14 |
73884.43 |
92355.5375 |
财政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市场机制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的费用占比偏高,我国的财政支出大量的投入与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忽视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特别是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提供,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 在2008年,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虽然有明显的下降,可是总体来看依然过高,在公共服务产品中,也只有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支出所占的比重却远远比较低下,导致居民严重面临到学费高,看病难,住房贵的问题,又会间接的导致我国以消费来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难以继续,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所以,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向民生领域发展,不再一味的以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为重,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的支出和投入力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刺激消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以下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各项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