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当代作家之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眼中的世俗世界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近现当代作家之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眼中的世俗世界

 

 

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没有革命的疾风暴雨,没有英雄帝王,作为世情的叛逆者,她集中笔墨于大上海的红男绿女,风花雪月。以犀利阴柔的笔锋刻画平凡小人物的生死,婚姻和家庭。《倾城之恋》通过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两个不彻底的人物形象,集中展现了张爱玲清醒深刻的爱情观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展现了在人情冷漠,金钱日益挤压人心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得不进行的现实的选择,也去这体现了张爱玲一贯的“苍凉”之美,道出了真实生活的无奈和心酸。

关键词:张爱玲  白流苏  范柳原  青春  爱情  战争From

 

Love in a Fallen City, to see the eyes of zhang ailing in the secular world

 

Student majoring in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xxx

Tuter          xxx

 

Abstract:In Zhang ailing novel world, no revolutionary winds and rains, no hero king, as the traditional rebel, she concentrated ink in big Shanghai guys and dolls, stray. With sharp feminine writing depict ordinary little people's life and death, marriage and family. "Love of city" by the Bai Liusu and Fan Liuyuan inadequacy of the original of these two characters, unfolds the zhang ailing conscious deep love and unique life experience, shows the human indifference, more money extrus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people have to be realistic choice, also has manifested the zhang ailing always go to the beauty of the "wild", says the real life of the helpless and sad.

Key words:Zhang ailing; Bai Liusu; Fan Liuyuan; youth;love; war

 

 

引言:作为张爱玲在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倾城之恋》在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但它并非如同傅雷所言,“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我特式的大寺的一角。”[1][p123]在它机巧,文雅,风趣的背后,张爱玲借流苏之口表达出她对这沉重时代的深刻独特的思考,又通过范柳原这个浪子形象表现世俗的阴暗,功利对个人情感和生活的无处不在,不可挣脱的影响。在现代人机智与装饰中,衬出人生素朴的底子。

一.关于张爱玲与白流苏

《倾城之恋》绝对不是一出简单的喜剧。抛开它看似圆满的结局,细细阅读流苏与柳原的相识,相爱,相欢,越读就与生出一股悲凉的意味。相比张爱玲最富盛名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的色调要明显明快的多。烧到天边的火红的野火花,浸到窗帘上的湛蓝海水,沙滩上明晃晃的大太阳,东南亚苍翠的原始深林,窗台上皎洁的月光及流苏青白色娇嫩的脸,这些具有明丽底色的景物和女主人公独特的东方古典韵味,为整个故事设置了夏日明媚的甚至有些过分的基调。白流苏也褪去了曹七巧虐心的扭曲,变态,在一个旧时的大家庭中,流苏虽过着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日子,但这种苦闷和压抑是不同于曹七巧守着一个残疾丈夫,戴着一副黄金枷锁的氛围的。当然,流苏是不幸的,最好的青春毁于一段不幸的婚姻,离婚后住在娘家,却得不到骨肉至亲的理解和同情,自己的钱被兄弟们盘来盘去盘光了,这个离了婚又死了男人的女人便被家里人看作丧门星。这样的生活毕竟是痛苦的,不快活的,所以流苏才会急于想挣脱这个腐朽落后的家庭。从张爱玲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出生于宦官人家的女儿,大四合院里妯娌婆媳耍嘴斗性儿,三姑六婆明着暗着的给人穿小鞋,传小话,少爷们有点小钱便逛窑子,喝花酒,老爷太太们闲闷无聊以抽大烟,打麻将消磨度日,张爱玲和流苏一样,从小到大,看多了也看够了。《茉莉香片》里那个整天烟不离口的聂传庆的父亲和继母,《金锁记》中不仅有嗜烟的二爷和七巧,还有风流好赌的三爷;《半生缘》原本曼桢和世均原本可以走到一起,却被曼璐用恶毒的谎话生生拆散了。小说里人物的故事就是张爱玲身边的故事。“我们自小就生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简单到,听到的,可以说俯拾即是,和现实人物的距离只有半步之遥。”[2]《倾城之恋》中的流苏,同样是张爱玲在借助这个遗老的女儿在讲述她眼中的世态人情。“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和阅历。”[3][p72]白流苏着实是个厉害人物,她在镜子面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较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萌芽的乳”“小小的脸。小的可爱”“一双娇滴滴,娇滴滴的清水眼” [4][p8]带有一种自恋与孤傲,这样的眉眼这样的身段,本身就有与张爱玲的长相与气质有相似之处。在流苏与柳原的爱情追逐中,这个没读过几天书上海女人却每每针锋相对,一针见血,“你是让我在你面前坏,在他人面前好。”[4][p23]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的她一个钱不值” [4][p14],这哪像一个热恋中的女人在自己心仪男士面前讲的话,如此尖酸冷静的话,分明是张爱玲站在流苏背后,冷笑着调侃着饮食男女。张爱玲自小父母离异,父亲还在继母的挑唆下打骂幽禁她。这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张爱玲看到的更多是无爱的婚姻,金钱的交易与女性心底隐秘的种种曲微的情感。在她的文章中,她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揶揄嘲笑着那个世俗世界的荒诞不经。流苏在宝络的相亲会上大出风头,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再好些,若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的不到同性的尊重” [4][p11],所有的女性如鲠在喉,却被张爱玲犀利的一句,便把女性的敏感,虚荣,荒谬与悲哀和盘倾出;“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4][p21],等于把所有恋爱而无果的女人说成妓女,以低到尘埃里的姿势祈求婚姻的安稳。“本来,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反而上了人家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4][p20],这是一种悲哀而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女性在一个一男人和金钱为中心的世界中,从古至今到自愿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在一个凭门第出身和经济基础论人论是的家庭中,曹七巧只能死死守住那副看不见的黄金枷锁,为了这沉甸甸的锁,她变成锦屏上的鸟,失去了飞的能力和力量,她拒绝了自己的情人,算计自己的女儿,拆散自己儿子和儿媳。曹七巧的人格是被狭窄,阴暗,极度恶化的生存环境所极度扭曲变形了的,这样典型人物留给人的印象必然是深刻的,也必然是带有极大的遭人厌恶的成分。流苏同样以经济的安全为最终目的,同样把婚姻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她并不让人厌恶,她的心机算计,并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她的所思所想只为现实考虑,家庭环境的恶劣也真如林黛玉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比”。一个柔弱女子,离开封建家庭,以自己的青春赌一次,甚至做了没有名分的情妇,她的选择是有充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因为现实中真实的生活往往总是那样的不尽人意,金钱总是能以泼天的富贵气势压倒一切。所以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看不见爱情,亲情在传统意义上的温暖崇高,她极尽所能的,以一种近似冷酷的口吻缓缓道出女性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的刻毒,自私,无奈与辛酸。对于流苏,张爱玲是本着一种半是欣赏半是怜悯的态度,她毫不遮掩的描述流苏为自己的种种打算,也通过她的这些精明的盘算揭示了这些心思的必须性。

二.青春与女性的生存                          

张爱玲在分析《倾城之恋》受欢迎是曾说:“年纪大一点的女人也高兴、因为想来中国故事里的美女总是二八佳人,二九年华,而流苏已经近三十了。”作为一个严肃的女作家,张爱玲也许比一般的女人更能了解,一个女人的青春美貌是多么易逝又是多么重要。白公馆中的流苏曾这样感叹“你年轻吗?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在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们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4][p8]真是应了《牡丹亭》中的那句话“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个美貌的女子若得不到男子的钦慕,再好的年华,也会被时间的洪流埋没,会被新生力量掩盖。而跳出这个传奇城里的故事,这句话又有了更为积极深厚的含义:时间的流逝之快是惊人的,青春的短暂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每一个人都应及早抓住最好的季节的分分秒秒;而我们的生命又是那样的生生不息,新的鲜活力量是那样让人怜爱。但这种哲学化倾向的思想并不是张爱玲的关注点。她所留意的,是这无情的时光给那个时代的女人带来的不可弥补的悲哀。流苏“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老!”[4][p20]这种不可阻挡的衰老甚至会招致她们的怨恨和仇视,,《半生缘》中,年老色衰的曼璐只能靠厚厚的脂粉掩盖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当她得不到男人的爱慕时便说“人家都说一白遮百丑,我看啊是一年轻这百丑” [5][p60]。当她满心希望的爱情虚荣落空时,竟然怨恨起自己的亲妹妹“只因为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无论怎样卖弄风情,人家也还是以为她是天真无邪,以为她的动机是纯洁的。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骨髓” [5][p115],这样的憎恨固然是错误和病态的,但越是这样极端的仇视越能体现出外在的青春美貌对女人的极端重要性,也越就无情的诉说着女性卑微无奈的生存境地。也正是基与这样的清醒,张爱玲才会喊出“出名要趁早啊”。流苏对着镜子的自我欣赏,无限留恋自己的残留的青春美丽,夹杂了超出常态的对青春易逝的一种痛苦的体验。

三.范柳原与世俗的生活

傅雷先生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评价范柳原是“饱经世故,狡猾精刮” [1][p23]的老留学生,是自私虚伪把爱情当作高级调情的“唐裘安”。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形象一直都很模糊,而且有一定的矛盾。通篇看来,范柳原应是华侨富商在海外的私生子,流浪英伦吃了些苦头。父亲去世后回家继承遗产,因私生子的身份,收了族人的刁难和敌视,打碎了他温馨的故乡梦。“他总是住在上海的时候多,轻易不会广州老宅里去”,“我会来的时候已经二十四了,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想都我是多磨的失望。我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由自主得就往下溜。”[4][p15]作品中流苏拿不准柳原的心思,就连作者本人也并不十分清楚。张爱玲在《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他只是说柳原“因为思想上没有传统的背景,所以年轻的时候的理想经不是一点摧毁就完结了,终身躲在浪荡优化的空腔里”“我从她(白流苏)的观点写这个故事,而她始终没有彻底懂得柳原的为人,因此我也用不着十分懂得他。”[3][p42]但细细品读这个传奇故事,就会发现柳原并非如傅雷先生所说只是个贪图享受风流浪荡的富家公子。虽说他与流苏虚与委蛇,欲擒故纵,不断挑逗,探视,布下一张以经济安全为诱饵的黄金网,但他对流苏在一开始就怀有真情的。

在宝络的相亲会上,精于世故是商人范柳原对流苏一见钟情,除了流苏精致美丽的外表,柳原喜欢流苏,更多的,是因为看穿了这个被其他女人漠视,低人一等女人的境况——看穿一个与自己有着相同感受相近经历的可怜女人眼中的屈辱。流苏引起了柳原的注意,也勾起了一个男人的好感。第一次见面后,柳原就大费周折,假托周太太把流苏遇到香港,一个浮华浪荡的公子哥,舍得花这个心思和本钱,可见柳原一开始就怀着与流苏深入真心交往的愿望。只是这两人“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始终不肯冒失。”[4][p21]一方面柳原在浮化的表面下,尽力的想与流苏真正的恋爱和交流,另一方面流苏半推半就,并不十分了解柳原的真实想法。二人的对话总是争锋相对,炝出些让人意外的火药味。

在那度极高极高的灰墙下,柳原静了半晌,向流苏倾吐了自己的心事“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4][p15]。本来,一个众人眼中的放浪不羁的花花公子,愿意把自己心底最悲伤最心酸的不堪往事讲出来,尤其是对着自己心仪的女士,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表明他认真,相信对方了,表明他希望获得理解与慰藉。这样真心诚意的话语原本是可以建立一份实在的的情感的。但无奈两人都摆脱不了以前生活中的思维惯性,对方总是不能理解,而这样的不理解又是互相的。一个自小生活在拥挤的旧家庭,“从小的时候,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推着,挤着,踩着,背着,抱着,驮着,老的小的,全是人。一家二十来口,合住一栋房子,你在屋里剪份指甲也有人在窗户眼里看着” [4][p21]。狭小封闭的生存空间,逼得人人都带上了一副刻薄伶俐的面具。流苏正是因为太过于熟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才会对人对事,表现出超强的自我保护主义色彩,尖锐的像一只优雅的刺猬,让人敬而远之。所以她需要一个能让她依靠,给她家庭和经济安全的有婚约的丈夫。另一个则因温情故乡梦的破灭。看透世事,便索性把自己躲在浪荡油滑的空腔里,习惯了挑逗与轻浮,内心却极度需要一个精神的伴侣,一个懂她爱他知己。两人的生活背景相似,需求趋于大相径庭。这才导致了两人的误解。柳原对流苏说:“你看上去不像这世界的人。你有许多小动作,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很像唱京戏。”[4][p17]原本是一个男人夸赞一个女人拥有典雅脱俗的独特气质,谁知被一向尖锐惯了流苏误解,马上进行了反唇相讥似的辩解:“流苏抬起眉毛,冷笑道:唱戏,我一个人也唱不成啊!我何尝爱做作——这也是逼上梁山。人家跟我耍心眼,人家还拿我当傻子呢,准得找着我欺侮。”[4][p17]半像气恼半像是反击,“柳原听了这话,到有些黯然” [4][p17],本是玩笑博伊人欢心的话,反而惹来些埋怨和不快。这“黯然”,当然是因为流苏误解了他,认为柳原讽刺她做作,而深层的原因是他看见一个戴着面具,过于刻薄,时刻防范他人的流苏,他笑自己,声音又哑又涩,夹杂着无奈悲伤,夹杂着不被相信的可怜。他们彼此的交流是失败的,不是因为不真心,只是双方的防卫过于谨慎敏感,抹杀了那本就朦胧模糊的爱意。这是一种渗透到彼此骨子里的致命的冷漠,这种冷漠使流苏和柳原彼此隔阂,就像流苏小时候在雨天走失,感觉身边的人打着伞,就好像套上了一个玻璃罩,里边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罩子里的人时刻真切关注的是自己利益的得失,它有关金钱,权势,门面,单单与人间的温情无关。流苏与柳原总是拧着一股劲,不愿意踏踏实实付出自己的情意,一部分是因为家庭背景,另一部分,就是人性普遍的自私好疑的恶性了。张爱玲似乎从来不会费劲心思的去讨好读者心中的美好世界,她的笔下,小人物细碎生活的烟火气四处弥漫,冷漠自我的人情世态隐藏其中,若隐若现。过于算计,过于精明,整日计较自己的得失而,步步为营,都会使原本单纯真挚的爱情恋爱婚姻没了快乐的甜蜜。张爱玲用她最轻快的作品告诉读者,这就是崇高伟大的爱情的常态,真实的生活如此,。“世上真的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6][p21]。王小波对李银河说“我爱你,到了不自私的地步”,由此看开,那便的是超越世俗的真爱了。

四.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节设置

在寂静的浅水湾的月色下,柳原拨通了流苏房间的电话,故事由此发展到高潮。他向流苏说起了《诗经》中的诗“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的对不对:我看那是一首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的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的了主似得。”[4][p18]对这一情节,历来因是不受争议。王安忆认为这是张爱玲在说话,不是柳原,“没藏好,显现出了真身”“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是少有到人生的苍茫,并且有诗情的人物” [7][p32]。李梵欧也觉得“柳原突然引用《诗经》却是谜一样难于解释。一个在国外出生在国外受教育的人,“中文根本不行”,如何可能突然记起一句中国古典诗,那还是用文言文写的” [8][p330]?对于种种疑问,可以在张爱玲《自己的文章》看出些原因“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他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9][p20]可见张爱玲本身就十分喜欢这首诗,借柳原口说出,视为表现一种苍凉的人性美“我是喜欢悲壮,我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9][p21]所以王安忆的看法是有依据的,张爱玲的确把自己写进了流苏,也写进了柳原。而这一情节设置是好是坏,笔者认为是合情理的。首先柳原虽生在国外,但作为一个华侨之子,不可能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而作为一个有些教养的花花公子,自然会对关于情爱的字眼尤为敏感。特别是经历写磨难(其中必定少不了风花雪月的爱情的失败)之后,“死生契阔”这两句本就蕴含丰富人生体验的诗,自然会对柳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这一情节的设置,对于故事的发展,对于柳原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是很有帮助的。

五.爱情与战争

最终,一个城的陷落成全了他们。在流苏的第二次香港之行中,战争爆发,柳原与流苏彼此成为唯一的依靠,外在的生命的威胁使他们相互谅解了对方。他们正式结婚了。张爱玲如同赦免一样,给了他们一个难得的欢喜结局。只道“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这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4][p24]一对夫妻的结合反倒是因为遭了战争的运,听起来也不免讽刺。而对于战争,张爱玲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是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由此可以看出,《倾城之恋》以一场战争成全一场恋爱和婚姻,在张爱玲看来,这样的故事结构更真实,更富有生活意趣。尽管它是一个传奇故事,但这些平凡世俗的小人物,却是那个沉重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他们的人生际遇更是一个动荡慌乱时代的真实再现。

 

致谢

本人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文学院xx老师的全面指导,从开题到定稿,xx老师都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在此对xx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 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爱玲.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4] 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5] 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6] 张爱玲.留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7] 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8] 李欧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