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一点,以下内容来自网络,主要是很多答案看得我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干脆找个全的,并附带德布罗意的故事的辟谣考证。
1. 最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上连载四期。
这里是该论文中文版:[佃农理论].张五常.完美文字版.pdf_免费高速下载
2. 最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博士学位论文为《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这部论文获得了哈佛大学威尔斯奖。
3. 最牛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 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B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论文全文(英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pdf_免费高速下载
4. 最牛B的论文没必要长篇大论,两页纸足以。(基本证实为谣言)
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花花公子贵族,本科是历史学专业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答辩委员会气的都不 想让他答辩。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是耻辱,于是他鼓动了爱因斯坦一起帮着求情:让这小子过了吧,他老爸是法国内政部长,咱惹不起。那篇“垃圾”论文后来被薛定谔看到了,薛定谔看着这页论文苦思冥想了1个月,发表了量子力学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猫也成为最有趣的一只猫。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 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1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 看来,最牛b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矣。
具体故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f20f80100jkfe.html
以下辟谣:
网上诸多博客都转载了这个故事,在考证了wikipedia、诺贝尔官网介绍和真实博士论文后,发现谣言实在太离谱,有时候转载是罪啊,希望谣言止于智者吧。
故事说1919年前,德布罗意在巴黎无聊的打发日子,是一个花花公子。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布罗意就已经在陆军服役。1919 年,退役后,德布罗意又回返索邦大学,继续先前的理论物理研究,立志拿到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德布罗意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了三篇有关波和量子的论文,而不是仅仅一篇博士论文,阐述了波粒二象性的观点。
关于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交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德布罗意的论文发表后,当时并没有多大反应。后来引起人们注意是由于爱因斯坦的支持。朗之万曾将德布罗意的论文寄了一份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看到后非常高兴。他没有想到,自己创立的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观念,在德布罗意手里发展成如此丰富的内容,竟扩展到了运动粒子。 当1926年薛定谔发表他的波动力学论文时,曾明确表示:“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关于他的富二代身份:
1740年路易十四封德布罗意家族为世袭公爵。当德布罗意的长兄、实验物理学家莫里斯(Mauriee)死后,在1960年路易继承为第七代布罗意公爵 (7th duc de Broglie) 兼德国王子。路易从未结婚,一辈子单身,有两位忠心耿耿的随从。他喜欢过平俗简朴的生活,卖掉了贵族世袭的豪华巨宅,选择住在平民小屋。他深居简出,从来不放假,是个标准的工作狂。上班通勤,他喜欢步行,或搭巴士,不曾拥有私人汽车。对人彬彬有礼,他绝不发脾气,是一位贵族绅士[1]。。可以看出任何成就都不可能有侥幸,请大家不要黑他了。 参考资料: 博士论文原文:http://tel.archives-ouvertes.fr/tel-00006807/en/ Wikipedia个人简介:https://zh.wikipedia.org/zh-cn/路易·德布罗意 诺贝尔官网个人简介:Louis de Broglie 5. 最牛的博士论文不需要博士本人亲自参加答辩 高斯的博士论文给出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实质性证明。代数基本定理1629年由A·吉拉尔提出后,经笛卡儿、牛顿等反复陈述、应用,欧拉、拉格朗日等力图证明而未获成功。 由于高斯的论文解决了前数学家达朗贝尔、欧拉和拉格朗日试图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他的论文受到赫尔姆斯塔特大学校务委员会的肯定。在高斯缺席答辩 的情况下,通过了论文。论文评定人是该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普法夫。他对高斯的评语是:“这篇论文具有许多优点,说明作者才华突出,通篇叙述充满了完全合理 的推论和令人信服的证明。因此,这篇论文出版以后,高斯博士学位将为我们大学增添无比的荣誉。”因此,高斯获得了博士学位。同年,高斯获得讲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