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鸦片战争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不忘惨痛历史,才能走向伟大复兴。诚然,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不可否认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迫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本文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简单综述。
一、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清政府发动的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由于当时清政府社会制度腐败、综合国力落后等因素,以清政府战败而告终。这场侵华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极影响
野蛮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的政治造成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部分主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先后同英、美、法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刁建华指出,西方列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特权,使中国的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破坏[1].王敏也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2].
2.中国外交受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的外交连连受挫,丧失关税、贸易的自主权,中国从对外顺差的优势地位逐渐转为逆差。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而“总理衙门的设立是由于列强的要求和时代的逼迫”.张静指出,“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3].
3.独立自主的封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以不平等条约为掩护,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把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积极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政治带来很大消极的影响。但不能忽视的是,在一定意义上,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清政府腐败、封闭、落后的大门被打开,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到清朝后期,几千年封建制度的腐败性、封闭性和火候性更加突出,中国大门被枪炮打开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世界文明,加速了古老封建制度的解体。中国大门被英国用“炮舰”强行打开了,王敏认为,“尽管这个时候打开的仅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2].
2.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鸦片战争在动摇和瓦解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也加速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鸦片战争后,买办商人开始出现,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在华投资设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加速了中国近代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黄婷分析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买办商人、通商口岸进出口商人、破产的手工作坊主和一些地方官员转化或发展而来[4].
3.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资产阶级在创造他们文明的同时,“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黄婷指出,“我国无产阶级首先产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4].李事明认为,鸦片战争后,农民失去土地和生活保障,不断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的经营企业而来”.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无产阶级的特殊品质,无产阶级在登上历史舞台后,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并最终取得革命伟大胜利。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方面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在经济方面,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破坏极其严重,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
1.白银外流,大量财富流往国外。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一项就是战争赔款。之后的赔款更是逐步增多,中国大量白银、黄金流向国外。李桂屏指出,战争“总计来说,仅就条约赔款、公开勒索、洗劫国库等款项加在一起,达二千八百五十一万余元,此数约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清朝政府为偿还英国侵略者勒索的大宗赔款和弥补已耗费掉的大量军费……而且使中国人民的财富遭受一次更大的劫掠”[6].
2.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鸦片。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在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保护下,掀起向中国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狂潮。李事明指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直接的经济原料的掠夺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手段。除了倾销鸦片和自己的商品之外,西方列强还大量地搜括中国的廉价的农产品”[5].张琪认为,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霸占市场,践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7].周卫指出,“建立在这种不平等基础上的贸易,只能是以牺牲中国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8].
3.经济主权遭破坏,国家经济命脉受控于人。《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政府必须同英国政府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剥夺,经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周卫指出,鸦片战争,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包括国家财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干涉和国家金融受控于外国银行两个主要方面[8].
(二)积极影响
鸦片战争在严重破坏中国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时落后的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自然经济解体。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破坏了中国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了落后的封建经济体系。“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4],中国被强行推向世界,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壮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黄婷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投资设厂、谋取暴利,这在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工业的种子,中国民族工业正是受此刺激才从无到有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4].王显非也指出,大量的机器被进入到工矿以及交通等多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我国近代化的步伐[9].
3.促进中国商业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南京条约》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五口通商口岸,这样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刁建华认为,虽然当时部分中国商人依附于外国商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1].同时,随着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者的破产,这也促使产品日趋商品化,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它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不仅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莫大的危害,对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1.排外思潮。鸦片战争前夕,大量的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宣传圣教,强行将他们的文化输入中国,对中国进行大肆地文化侵略。“传教士就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徐宏波等认为,民间部分人“对洋人的抵制要从物质领域一直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精神上要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坚决拒洋人思想文化于国门之外”[10].
2.科技思想的地位被过分抬高。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明、先进的思想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接受,但科技思想的地位被国人过分抬高。李文玲指出,我国近代科技思想运动中的不足之一是“把科技的地位不切合实际地定调太高,认为科技是决定一切的,只有科技上去了,中国的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11].其实,近代我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专制的封建制度,它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二)积极影响
中国腐败、保守的大门被强行打开,在思想文化方面给中国注入一泓清泉,西方先进的文明思想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1.传统观念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水岭,使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逐渐认识到传统观念的局限和不足,开始新的探索。张静从国家观、教育观和外交观三个方面,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3].
2.开阔视野,学习西方思潮。王显非指出,鸦片战争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承认自己的落后,开始探索“师夷长技”与“西学东渐”等多种救国之路[9].王敏也提到“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2].徐宏波从三个方面看待鸦片战争对现代化思潮的影响,分别是初步的西方式的“平等”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西方工业文明与先进思想[10].
3.引进先进的现代技术。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现代技术和设备源源不断的引进中国,李文玲从军事、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11].黄婷指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政策中“夷之长技”,不仅仅指军事技术方面,而且也包括工商业机械技术方面[12].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旷野上,输入机器和近代生产技术,移植几百个近代大机器工矿交通企业,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4.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李文玲指出,科学技术“开始走进了学校,纳入了正式的教学内容,使青少年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科技教育,这为科学技术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1].张静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教育观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一批“经世派”学者,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其次,中国出现的西方的教会学校教学活动对此时期中国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
5.民族意识觉醒。鸦片战争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民族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开始了长时间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反侵略斗争。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带来双重的影响,也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一)消极影响
1.战争浩劫、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张琪指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大好山河开始破碎,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偌大的中国逐渐被肢解[7].李事明指出鸦片战争给广东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连年战乱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社会急剧动荡[12].
2.给人民带来灾难,生活遭到破坏。李事明指出,鸦片战争在沿海地区爆发,大量百姓被征调到前线打仗,伤亡巨大,战争结束后,这些人大部分成为流民;并且洋人入城与沿海居民的冲突不断[13].张琪认为鸦片战争乃至以后每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战败则必赔款,并且一次比一次多,这极大程度地加剧了人民的贫穷[7].李桂屏指出“巨额战争赔款,犹如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6].
(二)积极影响
1.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鸦片战争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也让沿海居民最先接触到了西方的生活观念。李事明指出,鸦片战争结束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平等、自由、博爱的观念也同时传入了沿海地区”[13].刁建华也认为,国外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并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产出巨大的冲击,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
2.移民潮兴起,移民政策转变。李事明指出,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移民政策上发生了质的转变,废除了禁止移民的政策,刺激了移民潮的出现,移居海外的人数明显增加[12].也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确实使中国传统的国际移民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海禁的废止、移民的保护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讲,鸦片战争推动了旧中国的发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促使中国不断改变,在探索中寻求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在被侵略和受压迫的过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刁建华。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J].课外阅读,2012(5):370.
[2]王敏。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14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69-72.
[4]黄婷。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8):402.
[5]李事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J].华章,2011(18):5-6.
[6]李桂屏。鸦片战争赔款对中国近代殖民地形成的影响研究[J].华章,2008(7):31-32.
[7]张琪。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3):85-86.
[8]周卫。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近现代史研究,2007(5):137-138.
[9]王显非。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双重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80-81.
[10]徐宏波,陈爱萍。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双重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75-477.
[11]李文玲。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科技思想及科技活动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2):59-62.
[12]李事明。论鸦片战争对广东沿海居民移民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5.
[13]李事明。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3(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