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因材”毕业,可有良方?研究生混毕业是谁的错?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每年夏天的毕业季,本应是师生同庆的收获季节,然而,“毕业”这件事,却成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冲突最为明显的症结。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发表的一篇博文——《研究生,你混毕业了又能咋的?》(点击查看)道出了导师对学生“混毕业”的无奈。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在评论区里诉说苦衷。


那么,这到底是谁的错?


▒  研究生“混”毕业不在少数


“每每看到学生的毕业论文,心里就发怵。”彭真明在博文中写道。一系列与“高学历”不匹配的低级错误:语句不通、乱用标点、不讲规范等,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竟然并不罕见。


彭真明说,这些学生其实很聪明,只是他们选择了“混”学业。他的这一届学生,大部分被“赶”出了实验室。因为有明文规定,连续1个月以上不来实验室者,就被视为放弃实验室的位置。


彭真明告诉记者,主动放弃实验室位子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满怀憧憬进入研究生生涯,却在之后的几年里,逐渐对科研疲乏乃至厌倦。


四川某高校一名本科生的经历,印证了这种说法。大学还未毕业,他已有5篇SCI论文被接收。与不菲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科研中感到很孤独。“不仅周围没有同学与我共鸣,甚至去了实验室,研究生师兄、师姐也忙着追剧、刷微博。”他说。很多时候,他甚至不得不自己购买必需的实验器材。


导师抱怨学生“混”的同时,也有学生在质疑导师权力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问题。


博文评论区有用户写道,由于当下缺乏系统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一名研究生小至能拿多少补助,大到能不能毕业、何时毕业,完全由导师决定。这就出现了一些怪象:有的研究生辛辛苦苦做项目,被导师“为难”不能毕业;有的学生轻轻松松玩3年,导师反倒“送”论文、“送”专利,照样顺利毕业。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记者说,导师的无奈在于,自己的学生毕不了业,也不光彩。迫于种种压力,有些导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毕业,甚至成为学生混文凭的帮手。


▒  导师和学生,谁该负责?


“说到底,师生立场分歧的症结在于,导师招研和学生读研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一样。”彭真明说,“导师希望学生多出成果,早日成材;而一些学生更希望轻松拿到文凭,不要太严格的约束和要求。”


彭真明觉得,“混”毕业成风,导师和学生都有责任。


从导师的角度来看,部分导师不能提供适合学生的课题,甚至有的导师“放羊”,疏于教导,这些都让学生找不到发力的方向,进而失去了最初的理想。


其次,学生读研的目的,大多在于找一个好工作。而就业与科研是否做得好,并无直接联系。


“大部分生产型的企业,更需要技术人员,而不是科研人员,本科生就能胜任。但在招聘时,又瞄准研究生层次,甚至不管专业对不对口。”彭真明颇无奈,“研究生学历成了单纯的敲门砖,这是浪费人才资源。”


京区某研究所的硕士生曹丽(化名)毕业后,进入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教小学数学,这与她所学的生物专业毫无关系。“即便如此,如果我没有硕士文凭的话,就竞争不到这份工作。”她说。其实从硕士三年级的上半年起,她就投入了“金九银十”的应聘大战中,“那时候我的确感到,毕业论文任务成了求职过程中的额外负担”。


对学生而言,这种求学目的(就业)和毕业要求(论文)之间的错位很常见。


▒  “因材”毕业,可有良方?


多年的研究生指导经验,让彭真明感到,很难找到一个普世标准判断每个研究生是否应该拿到学位。他提出,对不同求学目的的研究生,是否应该区分对待,确定不同的毕业标准和要求?


对那些有科研、学术意愿的学生,毫无疑问,需要设定论文和专利要求。至于以求职为目标的研究生,彭真明想,或许可以参考国外的学分制研究生,采取两年制,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或参加实习。这种研究生不需要校内导师,直接在实习单位招企业导师。


“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可以节约研究生培养成本,把科教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学生。”彭真明说。


事实上,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探索“因材施教”和相应的区别毕业。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例,已明确提出从三个方向打磨人才: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毕业考核标准。


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毕业”,应该让不同志趣、资质、需求的学生都能凭本事得到相应的文凭,同时把科研资源集中提供给有志于此的人才。要实现这一愿景,无疑有待各方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改革。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李晨阳

报网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7月5日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积极语用:学术评价的重要维度

辉煌的历史昭示壮丽的未来

•  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旗帜

高校智库建设:政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有机融合

 走出英国文学模式 澳大利亚文学发展具有多样性特征

强化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不再任由破坏者逍遥法外

 视频|心理人类学:从个体入手研究民族文化


更多内容请点击公众号首页菜单“全媒体”→“中国社科网”阅读

                      △ 来源:学术汇




随时随地浏览新鲜学术资讯,请点击下载“学术要闻”客户端查看>>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