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丹参及其制剂毕业论文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丹参综述

 

摘要: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丹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丹参资源调查、化学成分分离、药理作用、制剂及制剂工艺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丹参资源情况、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丹参制剂类型、丹参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关键词:丹参;资源情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有良好疗效。

1.丹参正品、习用品、伪品及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1.1丹参正品资源情况

     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丹参以应用野生品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锐减,因此,各地开始对丹参进行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主产于四川、山东、浙江省等,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野生丹参与栽培丹参所处的生长环境迥异,野生者多生于林下,阳光遮蔽,植株生长矮小,地上茎分枝少,根条细长; 而栽培丹参则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丘陵或平原地区,植株高大,地上茎分枝多,根条粗。临床应用常以人工栽培丹参代替野生丹参,但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

1.2丹参习用品及伪品

1.2.1 丹参习用品

(1)南丹参(Sal via bawl eyana Dun):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卵状披针形,无毛。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筒短,内藏。

(2)甘西鼠尾(S.przewals kii Maxim.):别名甘肃丹参。多年生草本,高达70 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壮,圆锥形,红褐色。单叶,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均具柄,叶片三角状或椭圆戟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花萼钟状,2 唇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灰褐色。

1.2.2 丹参伪品   

    非正品未列入药典,不具备正品丹参的各种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参入药。

市场上存在丹参伪品,主要有四种:

(1)甘肃丹参:主要特征在于叶为单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基部心形至戟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被白色绒毛。在甘、宁、青、滇地区作丹参入药。

(2)褐毛丹参:主要区别点,叶为基部耳状,叶下面密生褐色柔毛,根特别粗大,长15-30厘米,根头单条或岔分为数枝,每枝由数股合成,主根有多数不规则的纵沟,表面紫褐色。

(3)云南丹参:根肉质,数个簇呈小萝葡状或条状。云南地区以根作紫丹参入药。

(4)土丹参:全株被长柔毛,单叶具长柄,叶片狭长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连续有粗齿牙。根粗壮,大者似萝卜状。暗褐色,表面有纵沟纹,习称毛丹参。

1.3 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

    由于直接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纯度低、效率低、提取纯化困难、加之野生丹参资源有限, 栽培品质量差异大,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和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为解决此问题,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丹参资源质量及产量的提高中,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丹参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如丹酚酸A,B,C,D,E,F及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已被成功合成;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倍体诱导、悬浮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技术、离体组织培养[2] 的使用是高效获取丹参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次生代谢调控及次生代谢工程使丹参中丹参酮及丹酚酸含量增加,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了解决丹参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改良丹参品质、提高丹参产量[3]

2.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

2.1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它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4] 复杂,其中包括①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Ⅱ、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②水溶性的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③其它成分,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成分。如黄芩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

2.2 丹参活性成分

丹参的活性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5]

2.2.1 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

二萜醌类化合物是丹参脂溶性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骨架上大多具有三元或四元碳环的邻醌或对醌结构.因此统称为丹参酮类化合物(tanshinones)。如丹参酮I 为菲醌并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IIA 为萘醌并呋喃环的结构,隐丹参酮为萘醌并二氢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他们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的结构基础,是解释他们具有许多共同活性和活性差异的根本依据。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

2.2.2 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醛,3,4 一二羟基苯甲酸以及其缩合而成的多酚性酸等。目前,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

3. 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等的药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确切的疗效。

3.1 抗感染作用

3.1.1 抗菌消炎作用

    刘岩,等[6],做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拮抗AngⅡ的作用,可在多层次、多靶点对抗RASS,迅速降低炎症反应因子AngⅡ,且有使肝、肺、肠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的作用。

3.1.2 抗氧化作用

    Zhao, GR[7],等做实验证实,丹参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丹参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且其清除能力大于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导致的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州也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3.1.3 抗内毒素作用

    张萃,等[8],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a和IL-1 3产生的影响显示丹参酮ⅡA、丹参酮I和丹参总酮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较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总酮对模型细胞产生TNF-a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对模型细胞产生IL-10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可不同程度抑制内毒素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

3.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2.1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徐通达[9]丹酚酸A通过DUSP介导ERK/JNK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心肌。丹参酸B可以通过JNK3通路抑制IRI的心肌细胞的调亡[10] ,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3.2.2 扩张血管

    丹参可以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离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流量增加[11],并能对抗吗啡、心得安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因此丹参素被认为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之一。

3.2.3 抗动脉粥样硬化(As)

有研究认为,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As活性,参与了As发生的各个病理阶段。丹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 (1)丹参素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12];(2)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3]; (3)丹参能降低MCP-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学机制之一[14];(4)抗血栓的作用[15];(5)血管舒张作用。

3.4 改善微循环

    丹参对外周和内脏微循环的改善是其活血化瘀的最主要作用。王世军,等[16]发现丹参注射液能使在生理状态及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明显升高。发现丹参注射液可使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的肠系膜微循环灌注得到显著改善。丹参改善微循环障碍与其能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血液的粘弹性有关。

3.5 保肝作用

    丹参酮类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Tan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等。TanⅡA可以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E相关因子对抗氧化反应元件 通路防止雷公藤甲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17]。丹参素通过抗氧化机制对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18丹参素可以促进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丹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酚酸A, B, C等多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目前对SalA和SalB 研究较多。SalA和SalB 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19]

3.6 抗肿瘤作用

3.6.1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呋喃环、醌类结构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同时抑制PCNA等基因表达,影响DNA多聚酶δ活性,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0]

3.6.2 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表明[21]丹参酮类对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a细胞、白血病HL-60和K562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有诱导其分化、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原癌基因、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及DNA合成,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3.6.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丹参酮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阻滞细胞周期。二氢丹参酮Ⅰ[22]可以诱导K562/ADR细胞生长停滞在S相引起细胞凋亡,丹参酮ⅡA使MKN-45细胞饱和、不饱和结构周期阻滞于G2/M期。②影响凋亡蛋白表达。丹参酮Ⅰ可使HepG2细胞[23]

3.6.4 抑制血管生成

研究表明,二氢丹参酮I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小管形成来抑制血管生成。此外,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对AGS细胞和Hep3B细胞HIP-1α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HIF-1α一定程度来说可以促进肿瘤血生成[24]

3.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丹参水提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与氯丙嗪和眠尔通合用时镇静催眼作用明显增强。丹参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可明显增强镇静药的作用,能使大脑皮层自发活动振幅减小,抑制丘脑后核内痛放电,产生中枢性的镇痛作用,这与中医所述的丹参能够清心除烦相符[25]

4.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丹参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目前,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26]

4.1 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

4.1.1 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

脂溶性二萜醌类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二萜醌类化合物,即丹参酮在临床应用中较早、其提取和分离工艺技术的研究也相对深人。主要提取方法有乙醇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湿式超微粉碎提取法、亚临界水提取法等。

乙醇回流法:于纯森等[2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丹参粉碎后过4号筛,乙醇浓度为75%,提取温度为65℃ ,提取时间为2.5 h,料液比为1∶24,丹参酮的提取率:0.346%。

    SFE-CO2萃取法:韩晓珂等[28]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酮ⅡA工艺,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为40℃、夹带剂用量为100%、萃取时间为2h。丹参酮ⅡA含量(mg·g-1):3.87。用超临界技术提取丹参酮Ⅱ优于醇提法。因其生产周期短,又无需加热,因此避免了丹参酮Ⅱ的降解反应,故其能保留较多的丹参酮Ⅱ[29]

微波辅助萃取法:主要是利用微波能产生的破壁效应,使植物细胞内活性成分完全释放,并利用固相萃取法,将保留在吸附剂上的样品根据选择性洗脱和选择性吸附之间的过程差异,达到有效成分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30]。陈殿伟等[31]对提取溶剂浓度、微波辐照时间、微波输出功率、提取温度和液固比等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考察。实验确定了微波辅助法提取丹参酮ⅡA的最佳工艺条件:将丹参细粉预浸泡30min、20倍量乙醇(70%)提取6min、加热至75℃、在微波输出功率为450W时提取2次,其提取率可达到97.55%。

湿式超微粉碎提取:贺建东等[32]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乙醇浓度(60%、70%、80%)、乙醇量(6倍、8倍、10倍)和提取时间(5min、10min、30min)进行实验研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内为80%乙醇8倍量提取10min。其中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影响也较大,但没有显著影响(P>0.05),生产中考虑到成本,可选用70%的醇提取。丹参酮ⅡA含量(mg·g-1):大约1.382。

在丹参的多种脂溶性有效成分中,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较多,其分离和提纯工艺技术的研究颇多,如亚临界水提取法常被用来提取丹参酮ⅡA。亚临界水提取法通过升高温度和增加压力,使水的极性降低,增强了水对脂溶性组分溶解能力特性,大大减少了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的消耗,避免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

4.1.2 脂溶性有效成分的纯化

    水沉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浓缩液的相对密度A(0.85、0.90、1.00)、加水倍量B(2倍、3倍、4倍)和静置时间C(6h、12h、24h)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为A1B2C2,结果总丹参酮的质量分数在55%左右,确证该工艺可以提取纯化得到符合标准的有效部位。

    大孔树脂法:选用X-5型树脂作为纯化用树脂。采用拌样法上样,A生药材∶干树酯(3∶1、2∶1、1∶1),B干膏∶湿树酯(1∶3、1∶5、1∶7),C径高比(1∶3、1∶5、1∶7)进行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佳工艺为A1B1C2或C3,总丹参酮的质量分数控制在50%左右,确证该工艺也可以提取纯化到合格的有效部位。

    吴婉莹等[33]对水沉-大孔树脂工艺联用进行了研究:将水沉工艺考察中最优工艺筛选后的浸膏干燥后,取两份平行样按大孔树脂工艺考察项下最佳工艺进行纯化测定,水沉后的样品再用大孔树脂纯化,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没有明显提升。

4.2 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4.2.1 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提取方法有:渗漉法、乙醇回流法、高速逆流色谱法、SFE-CO2萃取法等。

    渗漉法:刘杨等[34]将95%乙醇渗漉后的药渣继续用50%乙醇进行渗漉,用12倍量50%乙醇,4mL·min-1的速度进行继续渗漉能将丹酚酸B类成分较好的提取出来。丹酚酸B的含量(mg·g-1):59.02。

乙醇回流法:谢静[35]等以加乙醇量(因素A)(4倍、6倍、8倍)、回流时间(因素B)(0.5h、1.0h、1.5h)、乙醇浓度(因素C)(20%、40%、60%)、提取次数(因素D)(1次、2次、3次)为考察因素,正交设计,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0h。最后确定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40%的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0h。丹酚酸B的含量(mg·g-1生药):32.07。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法)[36]: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能够从粗提取液中分离出高达98%的丹酚酸B,纯度大大高于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法和pH区带逆流色谱法。

    SFE-CO2萃取法:金承怀等[37]优选出超临界二氯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夹带剂选择10%的乙醇+5%的吐温-80,用量与药材相等,萃取温度为55℃ ,压力30MPa,萃取时间1.5h。结论: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多元醇混合体系比只用乙醇作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提取丹酚酸B效率高约6倍。

    微波萃取与超声波萃取法:王桂花等[38]对微波萃取和超声萃取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萃取溶剂为30%乙醇,液固比为80∶1(mL·g-1),萃取时间为6min,微波功率为60%(510W)的条件下,微波萃取效果最好。时间为30min,乙醇浓度为30%,超声效果最好。两者相比:微波萃取6min和超声提取30min相当,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快速、高效。

5. 丹参制剂品种

目前出现了很多含有丹参的制剂[39],脂溶性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水溶性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兼用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丹参制剂。

脂溶性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主要有:丹参酮片,丹参酮胶囊,丹参酮油膏,丹参舒心胶囊,复方丹参滴丸,丹参舒心片,丹参酮II磺酸钠注射液,精制冠心片等;水溶性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主要有:丹参注射液,丹参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丹芪益心贴,复方丹参膏,复方丹参糖浆等;兼用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丹参制剂有:复方丹参片,冠心丹参片,丹七片,丹田降脂丸,冠心宁片,复方丹参黄芪胶囊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贴剂,分散片,微胶囊,脂质体。这些新剂型有助于改善丹参类药物的稳定性,提高其储藏期和有效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疗效,为丹参临床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6. 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6.1丹参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进行质量控制。近年来,随着定量方法的发展以及对丹参药材研究的深入,对同时测定多种指标成分研究广泛。总结如下:

6.1.1 9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汪红等[4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次性检测丹参及其亲缘植物中脂溶性、水溶性9种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酸甲酯、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使用日本岛津Shinrpack CLC-ODS柱(150 mm×4.6 mm,5 μm);梯度洗脱流动相: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洗脱程序:0~15 min,0%~40%B,15~40 min,40%~65%B,40~55 min,65%B。检测波长,0~25 min为281 nm,25~55 min为254 nm。柱温为25 ℃,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酸甲酯、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132.5 ug/mL(r=0.9991),0.6~57.5 ug/mL(r=0.9994),0.6~55.5 ug/mL(r=0.9994),2.8~282.0 ug/mL(r=0.9994),0.6~55.5 ug/mL(r=0.9991),1.4~135.0 ug/mL(r=0.9998),0.9~90.8 ug/mL(r=0.9995),1.1~113.8 ug/mL(r=0.9999),1.9~186.0ug/mL(r=0.9995)。回收率为95.62%~104.22%,RSD为1.42%~3.52%。该实验采用梯度洗脱,切换检测波长等方法,同时测定丹参及其亲缘植物中水溶性和脂溶性9种成分,可作为丹参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质控标准,亦为制定此类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该研究证明,丹参丹酚酸类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产地的同种样品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丹参质量控制极为重要,此文为丹参的质量控制及临床替代用药提供了依据。

6.1.2 4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安睿等[4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建立不同产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DB-C18(4.6×250 mm,5um)色谱柱,流动相为1%醋酸甲醇溶液(A)-1%醋酸水溶液(B)作梯度洗脱。A:0~15 min,10%~85 %;15~40 min,85%~100%;(A+B=100%)。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 ℃。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0ug(r=0.9998),0.3125~2.5ug(r=0.9995),1.25~10ug(r=0.9999),0.3125~2.5ug(r=0.9996)。所测的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RSD小于1.2%。精密度良好,4组分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5%。

    杨伟等[4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丹参中4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4.6×20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50 min内甲醇从40%升到10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2~0.82ug(r=0.9997),1.55~7.76ug(r=0.9998),1.96~9.8ug(r=0.9994),3.0~30.0(r=0.9996)。4组分10h稳定性试验RSD为1.0%~1.7%,精密度试验RSD为0.87%~1.5%,4个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1%,99.8%,106.1%,RSD分别为1.4%,2.1%,2.9%,2.7%。该法简便准确,为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6.1.3 3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曹冬等[43] 用超声法提取丹参饮片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饮片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使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u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3个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1.456~10.19,2.160~15.12和 3.152~22.06 ug/mL含量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1,0.9992和0.9996。3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为98.04%,99.65%, 99.31%,RSD分别为1.3%,1.2%,1.2%。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产地的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可通过增加丹参的测定指标以便更加全面的考察丹参质量。该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丹参饮片的质量控制。

6.2 丹参复方制剂

    据统计,丹参制剂已达到百种以上,定量测定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已成为评价丹参制剂质量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同时测定丹参复方制剂中其它味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归纳如下:

6.2.1 7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韦英杰等[44]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3种复方丹参制剂中7个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柱(5um,250 mm×4.6 mm),流动相A为0.1%的磷酸水溶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0~10 min,7%~17%B;10~12 min,17%~20%B;12~16 min,20%~21% B;16~32 min,21%B;32~40 min,21%~29%B;40~55 min,29%~35%B;55~65 min,35%~65%B;65~80 min,65%~80%B。柱温30℃,流速1 mL/min(22~28 min,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3、270和281 nm。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人参皂苷Rb1、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32~210.4 mg/L(r=0.9999),15.34~368.16 mg/L(r=0.9999), 14.76~590.40 mg/L(r=0.9997),12.70~762.00 mg/L(r=0.9998), 30.06~601.20  mg/L(r=0.9995),0.33~66.00 mg/L(r=0.9992),0.32~64.56 mg/L(r=0.9993)。7成分检测线分别为0.05,1.10,1.18,1.27,1.80,0.03,0.03  mg/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4%~104.9%,RSD为1.50%~4.60%。该法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用于全面评价丹参制剂的质量。

 6.2.2 7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张雪[4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制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 B 6 种活性成分,色谱条件 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A)-5%冰醋酸(B),进行梯度洗脱,0~6  min,30%A,6~10  min,A线性改变至40%,10~30 min,40%A;停止时间30 min,后运行10 min;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方式:自动进样,进样体积:20 μL;柱温:30  ℃;检测波长:286 nm。 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 B 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2.907 mg/mL(RSD 为 0.25%)、0.1622 mg/mL(RSD 为 0.64%)、0.4505 mg/mL(RSD 为 0.35%)、0.1299 mg/mL(RSD 为 0.83%)、0.2856 mg/mL(RSD 为 0.73%)、0.5759 mg/mL(RSD 为 0.52%)。  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适于全面评价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

6.2.3 5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史宁等[46]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芩滴丸中黄芩苷、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Inertsil C18分析色谱柱 89(4.6×250 mm,5 μm),C18保护柱(4.6×5 mm,5 μm);流动相A为85%乙腈(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3.0),流动相B为10%乙腈(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3.0)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A:20%~100%,B:80%~0%;15~25  min,A:100%,B: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黄芩苷、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2~1.2010 ug(r=0.9999),0.1120~0.5600 ug(r=0.9999),0.1600~0.8000 ug(r=0.9999),0.1540~0.7700 ug(r=0.9999),0.1560~0.7800 ug(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RSD为2.4%;98.0%,RSD为3.4%;97.3%,RSD为2.1%;104.0%,RSD为1.9%;101.7%,RSD为1.0%。丹参酮中醌类化合物对光不稳定,对照品及样品溶液应注意避光保存。

6.2.4 4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朱大胜等[47]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测定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4~0.376 μg(r=0.9999),0.0360~1.4400 μg(r=0.9999),0.0224~0.896 μg(r=0.9998)和0.0300~1.200 μg(r=0.9999)。定量限分别为0.005,0.0006,0.001和0.002 μg。4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01.7%,98.7%和100.8%,RSD分别为3.3%,0.28%,1.0%,0.5%。研究过程中看出,有机相和水相比例有小的变动,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但对丹参酮ⅡA的保留时间有较明显的影响。

    李晓莉等[48]建立丹芎方中多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的RP-HPLC法。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0~5 min,40%甲醇;5~10 min,40%~75%甲醇;10~32  min,75%甲醇。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各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丹参素281 nm、阿魏酸320 nm、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为25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丹参素、阿魏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在线性范围内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2,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组分的最低检测线分别为0.20,0.02,0.08,0.10 μg/mL。检测精密度RSD<5%。加样回收率为 98.1%~104.05%,RSD 为0.46%~1.76%。本试验选择各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应用波长切换方法使各物质在最大吸收波长下出峰,从而达到更高的灵敏度。此外,试验中发现流动相中加入少量醋酸可增加丹参素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对其他物质无影响。

    张建兵等[49]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80A Extend-C18 91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A:水-乙腈-甲酸(90:10:0.4),流动相B: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 min(0%B)~10 min(15%B)~50 min(25%B)~70 min(85%B)~80 min(85%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结果显示,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酚酸A线性范围分别为32~160μg/mL(r=0.9994),10~50 μg/mL(r=0.9999),12~60 μg/mL(r=0.9995),2~25 μg/mL(r=0.9994)。6 h稳定性试验4组分的RSD分别为1.4%,2.7%,2.1%,2.9%,说明样品在6小时内稳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2.50%),100.1%(RSD=2.37%),99.8%(RSD=2.46%),103.5%(RSD=2.41%)。本实验将丹酚酸A作为质控指标之一,丰富了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内容。本方法可靠简便,也可应用于其他丹参制剂的含量测定。

6.2.5  3种成分作为质控指标的分析方法

    乔成栋等[50]在胶束电动色谱模式下考察了影响原儿茶醛、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分离的重要因素并优化分离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DAD检测器分离分析原儿茶醛、丹参素、原儿茶酸的新方法。通过试验考察,当缓冲溶液为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和20 mmol/LSDS,分离电压为15 kV,分离温度为25℃时,原儿茶醛、丹参素和原儿茶酸混合物于10 min内基线完全分离。结果,原儿茶醛、丹参素和原儿茶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1.46 mg/mL(r=0.9998),0.01~1.33 mg/mL(r=0.9835),0.015~1.80 mg/mL(r=0.9979)。3组分检出限分别为2,0.62,0.71 μg/mL。但本试验只测定了复方丹参滴丸中原儿茶醛和丹参素的含量,样品中未检测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丹参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RSD=3.1%),96%(RSD=2.1%)。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可用于丹参滴丸的质量控制。

    王书梅等[51]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使用Kromasil C18柱(4.6×20 mm,5μm),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90:4:2),流动相B: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0 min,10%A;10~15 min,10%~35%A;15~35 min,35%A;35~36 min,35%~8%A;36~42 min,8%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1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64~6.048 μg(r=0.9999),0.071~0.497μg(r=1.0000),0.796~5.572μg(r=0.9999)。RSD在0.12%~0.86%之间,说明对照品与样品在8h内稳定。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8%(RSD= 1.5%),99.2%(RSD=1.9%),101.5%(RSD=0.6%)。

丹酚酸B在湿热的作用下会分解生成丹参素、原儿茶醛等,长时间放置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丹酚酸B的峰面积下降较快,因此丹参制剂应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展望:

目前,市场上人工栽培品丹参由于广泛分散的种植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各地丹参药材质量不均。不同土壤,不同气候环境,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不同加工方法等都是导致丹参药材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为了人工栽培出质量好的丹参,相关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丹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以通过多角度,多途径改善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虽其具有如此多层面的功能,但对于丹参各种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不太明确,如丹参抗肿瘤的机制,对丹参的抗肿瘤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制成新的抗肿瘤药。而丹参成分复杂,其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种成分综合起作用,对于性质不同成分的提取,如果仅以一种成分作为控制指标,势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选择合适的工艺,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随着对丹参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深入,以及色谱法的普及,对有效成分的研究会越来越全面。但新的丹参制剂不断上市,很多制剂的质量标准项仍为空白,应加强对上市新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以为新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嬿,赵志刚,郜舒蕊.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丹参药材品质评价 [J].中成药,2014,36(5):1027

[2] 周建国,刘珊珊,毛志远,张硕霖,李文华,李荣文,刘 杨.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J].食品与药品,2015,17(2):93-95.

[3] 张夏楠,关红雨,高伟,刘长利,罗容,李佳,王秀娟.中药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进展 [J].转化医学研究,2014,4(4):26-29.

[4] 张中堂,张群林,张云静,丁秀年.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J].时珍国医国药,2012,21(3):728.

[5] 叶剑.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 [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71.

[6] 刘岩,唐斌,季晓鹏,等.丹参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RASS系统过度激活所致内脏隐性低灌注的影响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09):26-29.

[7]  Zhan GR, Zhang HM,Ye TX,e.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adie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anshensu and salvianolic acid B[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8.46:73.

[8] 张萃.丹参酮IIA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的筛选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07):4749.

[9] 徐通达.丹酚酸A通过DUSP介导ERK/JNK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凋亡作用及机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0] Yang LM, Xiao YL, Ou Yang JH. Inhibition of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 on 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3 mRNA expression in cardiomyocytes encountere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Yao Xue Xue Bao, 2003, 38(7):487-491.

[11] 孟豫洁.浅谈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51. [12] 高艳.丹参的药理作用 [J].中国实用医药,2009,4 (14) : 168-169.

[13] 谷雨谷巍,于淑莲.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人参研究,2007,1: 25-27.

[14] 付辛芳,刘晓红.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综述报告,2005,15 (1) : 76-77.

[15] 洪馨,安穗卿,王宁生.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 5) :286.

[16] 王世军,李定格,史仁华,等.川芎嗪、丹参注射液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翮前靛循环的影响 [J].中国微循环, 2000, 4(4):213-217.

[17] 关翠雯,金晶,李佳,等.丹参酮ⅡA激活Nrf2/ARE通路保护雷公藤甲素所致急性肝损伤 [J].药学学报,2013,48( 9) :1397.  

[18] 吕和平,薛涛,孙运鹏,等.丹参素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再生的影响 [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 : 26.

[19] 袁媛,吴芹,石京山,陈修平.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15,4(40):590.

[20] 吴杲,何招兵,吴汉斌.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382.

[21] Efferth T, Kahl S,Paulus K,etal.Phyto chemistry and pharmacy economics  of natural products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ith activity against tumor cells [J].Mol Cancer The r,2008,7(1):152.

[22] 董晓荣,伍钢,董继华,等.丹参酮ⅡA对MKN-45细胞生长的影响 [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465.

[23] 郑国灿,李智英.丹参酮Ⅰ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J].现代医学,2004,32(5):296.

[24] 张伟伟, 陆茵.丹参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35):390.

[25] 刘玉玲,陈侠英,等.丹参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 IL-6 的影响 [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 ( 3) :1.

[26] 叶勇.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 [J].药品评价,2005,2(2):146.

[27] 于纯淼,于栋华,于国萍.丹参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94.

[28] 韩晓珂,刘汉清,张明,等.SFE-CO2与渗漉法提取丹参药渣中脂溶性成分比较 [J].医药导报,2009,28(2):280~230.

[29] 赵小亮,雷浩东,张继.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95.

[30] 费雅君,寇自农,王妍妍,等.丹参有效成分综合提取技术 [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29(6):421-424.

[31] 陈殿伟,魏庆玲,孙秀利.微波法提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 [J].中成药,2008,30(7):1047~1049.

[32] 贺建东,付廷明,郭立玮.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湿式超微粉碎提取 [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689~2690.

[33] 吴婉莹,杨洲,侯晋军,等.总丹参酮不同纯化工艺的比较 [J].中草药,2008,39(12):1815~1818.

[34] 刘杨,尹蓉莉,何芳辉,等.用梯度渗漉法比较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J].中成药,2008,30(1):61~63.

[35] 谢静.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J].中国药业,2009,18(3):27~28.

[36] 王小平,刘峰,韩翠,等.丹参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32-33.

[37] 金承怀,罗杰英,袁洪,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研究 [J].时针国医国药,2009,20(7):1710~1711.

[38] 王桂花,周峰,任中楠,等.微波辅助萃取与超声波萃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比较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9,25(5):559~562.

[39] 尚平,吴琴雪,孙百虎. 丹参制剂的研究进展 [J].中国药房,2007,30(10).

[40] WANG Hong , WANG Qia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nine major constituents in Roots of Salvia.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2 , 11 (4):148-152. 

[41] 安睿,王新宏,周思丽,等. 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 中成药,2004,26(4):294-297.

[42] 杨伟,李永吉.RP-HPLC测定丹参中4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中国中药

杂志,2006,31(23):2008-2009.

[43] 曹冬,黄喜茹,王伟,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种属丹参饮片中3种脂溶性成分. 化学试剂,2006,28(5):298-300;310.

[44] 韦英杰,李萍,李松林.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7个成分的含量.分析化学,2006,34(12):1702-1706. 

[45] 张雪.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J].分析化学,2010.

[46] 史宁,石焱,吴久鸿,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芩滴丸中5成分的含量.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56-58.

[47] 朱大胜,付秀娟,谭生建.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四种成分的含量.中国药师,2008,11(3):301-303.

[48] 李晓莉,李晓蓉,王丽娟,等.RP-HPLC测定丹芎方中丹参素、阿魏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中成药,2008,30(1):77-80.

[49] 张建兵,潘迎锋,丁洁,等.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4种酚酸类成分.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296-297.

[50] 乔成栋,赵亮,张红丽,等.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三种水溶性成分.分析试验室,2007,26(11):6-9.

[51] 王书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989-990.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