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处理好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对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截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大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社科院《 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称:中国内地城市化达到了 51.3% 。这刚好印证了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断。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让我们面临着资源紧缺和生态失衡的考验,因此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中更是加以强调。发展都市农业是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还拓展出社会服务、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体验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成了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的最佳途径,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多重意义。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其都市农业的发展必然也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目标,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及意义

都市农业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丰富,并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承载着更多的功能。

  • 都市农业的发展背景、概念及特征

1、都市农业的发展背景

都市农业从萌芽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nezerHoward)早在1898年,就提出建设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 的概念。1919年德国政府还以“ 市民农园”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这是都市农业最早的雏形。当时欧美一些国家的城市中往往保留着一些可耕地供城里人耕种,这种形式被称为“城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其英文本义为都市圈中的农业。这种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迅猛发展。

而后,随着城市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功能的变迁,以及城市居民更多的消费需求,市内少量的农地和简单的耕作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市内农地的功能开始向城市周边扩展,都市农业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同时包含了市内农业和城郊农业。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明确提出“都市型农业”这一概念。随之多个农业经济学家和城市地理学者相继对这一课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亚洲,日本是都市农业起步较早的国家,“都市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1930年出版的《大阻府农会报》杂志上。而作为学术名词,则是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第一次出现。其后,在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发达的亚洲地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都市型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由上海学者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型大都市,其农业也应加快转型跟上城市发展步伐,1995-1996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代会明确提出“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随后以上海、北京为代表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率先开始了都市农业的实践,其模式多是以“菜篮子”为主,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庄园农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而济南市都市农业起步于2009年,目前已发展农业园区百余处,近两年大有加速发展的势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其加快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都市农业的概念

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1],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都市农业是特殊形态的现代农业,也是高级形态的城郊型农业,实质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融城市与郊区农村于一体,瞄准城市及国外市场而引入现代化生产设施,实行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大农业。其内涵具有集约化、产业化、外向化、企业化四个最为基本的特征(1997年,刘明)。

都市农业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灭的一种发达的农业形态(2003年,胡宝贵 )。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市区间隙地带和周边地区利用城市中的生产要素,由市民经营,服务于城市,为城市提供其所必要的农产品及服务,同时又必须依托于城市,需要城市其他产业资金和物质投入的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2005年,李玉红)

概括的讲都市农业是指在大都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以更高的层次、更多的形态融入都市发展的农业。

3、都市农业的特征

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本质特征就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与城市共同成长”,具体表现为:

产业结构的高度市场化。都市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并辅以政府部门有规划的引导,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城市和市民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城市的生态布局需求。都市农业要根据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并结合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拘一格的确定适宜开发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产销一体化的市场农业和高度开放的外向型农业,并以此为基础开拓国内外市场。

生产方式的集约化。都市农业改变了过去粗放型、兼业化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发展。因为机械化和专业化对规模的要求,需要土地的适度集中,可以是“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但这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经营形式的的产业化。都市农业横向通过劳动力、技术、资金、土地的集约经营,纵向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的统一,建立起都市农业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建立和延伸,克服了传统农业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加工、销售分割,利润分配不合理,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生产效益不稳定的不利因素。

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化。都市农业要适应城市的发展就必须建设设施一流、技术先进的智能化农业。首先,要实现生产设施的自控化和生产技术的智能化。通过先进技术,建设和发展有国内外领先的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区,同时实现先进技术和设施的辐射功能。这就需要政策引导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实现农、科、教相结合,来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的升级。

(二)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拓展其发展空间

都市农业凭借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科技能力、信息集散能力,依托城市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人才多、素质高的优势,必将使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策源地,通过辐射带动必将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不应沿袭欧美国家走过的轨迹,应因时因地制宜站在农业现代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时,与相对封闭的单一负责生产的传统农业不同,都市农业涵盖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广泛,不仅是生产、生态、生活,还有教育、创汇、旅游等诸多衍生功能,有效拓展了农业的发展空间。这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仅富裕了农民,还对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优化城市布局

恩格斯在分析社会发展情况时,提出了“ 城乡融合” 的观点,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必将从分离发展到融合一体化。都市农业发展是以城乡一体化理论为基础的,它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追求分工有序,层次合理,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新经济格局,来达成都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都市农业处于城乡边界模糊的区域,或分布在城市之间,作为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表现为工农互动、城乡互动的过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使农业、农村、农民整体提升,最终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全方位实现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我们尤其要警醒,“ 摊大饼” 式的城市扩张是不可取的,城市的快速工业化发展迫切需要绿色生态循环系统,都市农业就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穿插在城市之间,可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在文化方面,在快节奏的城市文化加入与农业相关的田间情趣,乡土风情,形成人与自然交相辉映,从而构筑更适宜人类发展的生产生活格局。

3、有利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和协调其比例关系

事实上,随着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产业融合和劳力融合已经成为必然,都市农业在空间地域上已很难以划定。在这种情况下,都市农业必将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多目标、多功能体系。都市农业的先进性和现代性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支持,而其产业链的延伸也涵盖了服务业等三次产业的内容, 产业结构涉及到工、农、林、牧、副、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要素,其中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因此已不能简单的给其做产业归类,应该是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

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对协调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意义重大。都市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这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过度工业化使得资源、生态、环境等过度消耗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给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呼吸的空间,让清新的田园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二、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耕地率较高的城市,其城郊型农业如何加快提升,都市型农业如何尽快破题,是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济南市在2007年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筑产业、经营、科技、标准、投入五大支撑体系,积极推进精致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构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都市型农业发展体系。”济南从此拉开了开创现代农业发展崭新模式的大幕,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09年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济政办发〔2009〕19号)[2],提出以近郊地区为重点,构筑一圈、一带、三区、200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1132”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新框架,用3-5年时间,集中打造一批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在《意见》的指导下济南市都市农业得以加速发展。

(一)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1、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概述

随着济南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发展进入重质量求效益、重特色打品牌、重融合拓功能、重科技转方式、重统筹建机制的新发展阶段,城乡经济加快融合,城郊农业逐步向都市农业转变。2009年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意见》下发以来,全市上下按照《意见》精神,统一思想,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建成了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生态景观型、高科技设施型、旅游度假型、体验参与型和特色精品型等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绿色屏障,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农业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拓展了农业功能,增加了经济效益,取得了农民、市民两满意,两受益的良好效果。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1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50家,过10亿元的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18家;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83个,各类农产品品牌达140多个。市级财政四年投入涉农资金77.3亿元,年均增长22.9%。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2011年总产达到295.8万吨,蔬菜、畜牧、种苗、林果花卉四大产业不断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689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内涵日益丰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引领省会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超过60%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畴;农业企业自建基地面积8.8万亩,带动标准化生产200余万亩;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已初步建成500多个专业乡镇和特色村。全市已建立特色品牌基地53个、都市农业园区112个。从园区规划、园区规模、园区标准、园区创意、园区特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都市农业园区的基本架构。

2、济南市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情况举例

 章丘市百脉泉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位于章丘市百脉泉以北,总规划面积9000亩,涉及明水街道七个村,覆盖人口4673户、1.5万人。在章丘市农业局扶持帮助下,整合境内香稻、白莲藕、草莓、果蔬种植等专业合作社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周边自然人文环境,挖掘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增收潜力,做活泉水文章,拓展休闲、体验、教育、贸易功能建成由稻香园、荷香园、采摘园、体验园、花卉园五个子园组成的高标准园区。园区成功举办了百脉泉稻荷飘香文化节、草莓采摘节、花卉展销节,开展假日农家游活动,突出生态农业特色,让泉水、荷花、稻田等景观与生态餐饮、农事体验等活动,通过绣江河串联成线,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促进明水泉水旅游,完善明水主城市的承载功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纳凉、观光旅游、餐饮垂钓、农家体验场所,实现了百脉泉水的有效利用和百脉泉景区的北扩延伸,再现了泉水叮咚、稻荷飘香、鸥鹭争渡、锦鳞游泳的自然风貌和泉水文化景观。

山东旺胜大龙堂都市农业示范园:园区位于彩石镇大龙堂村,目前流转土地达1600余亩(包括荒地、河道、山地),规划按照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建设要求分为生产区1000亩,生活区200亩,生态区200亩,剩余土地为山体绿化。生产区为有机蔬菜大棚、草莓园、樱桃园、核桃园、柿子园、桃园、苹果园、鱼塘、家禽牲畜养殖棚、自由农场等多个特色农业项目,以游客亲自种植管理、采摘、养殖形式带动园区农业项目。生活区主要是休闲、娱乐、就餐,有河道周边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私家小院、滑雪场、游泳池、沙滩,还有生态餐厅、生态健身房、生态宾馆、生态会议室,是城市近郊游的理想场所。生态区主要是为园区提供能源和苗木种植,发展生态能源循环,有沼气池、生态厕所、太阳能设施、水利发电设施、日常生活垃圾有机转换,保证园区日常生活所需能源。
    济南市月亮湾都市庄园:园区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镇杨而村,规划面积6500亩,因面水背山,山上有自然形成酷似月牙的月牙山,并映照在碧波荡漾的卧虎山水库而得名,周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园区按照“三区、二环、一水绕”进行整体布局。生产功能区,建有高科技连体智能温室2座,有机蔬菜日光温室20个,集生产、观光、采摘、展示于一体,并实现四季采摘上市。投资1500万元兴建的我国农耕文化展览馆,从刀耕火种到齐民要术到现代农业文明,全景展示我国农业发展轨迹。生活功能区,建有省内规模最大的马战、马术表演场,拥有表演战马60匹,演职员180人,可再现古战场激烈的拼杀场面,并有容纳2000余人的看台。魔幻斗兽表演场,设有万龙洞、斗牛、斗羊、斗鸡表演,奇人特技表演。民俗风情村集民间绝活、民间工艺、民间特色小吃、民间特技表演等项目。园区内还建有儿童水上乐园、孔雀谷、拓展培训、生态餐饮等项目。园区还与山东卫视联合推出了“爱拼才会赢”群众参与节目,每年有100万元大奖吸引万人参加。生态保护区,占地300亩,济南市最大的牡丹园,栽植菏泽牡丹25万株,每到谷雨时节,这里牡丹盛开、姹紫嫣红、国色天香。园区内百年老树60余株,路边渠旁种满各种观赏树木和盆景,让人目不暇接。园区内二条环形交通路,将三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连接。农业观光园内有电瓶观光车助游客一臂之力,民俗风情村可乘坐驴车游玩,享尽古时之乐趣。园区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当地水资源,建有月亮湾、日月潭水上景观,并通过水系连接形成了“一水绕园”的风景线。

 黄河湾生态园:黄河湾生态园位于黄河岸边,紧靠黄河“风情带”,是历史上有名的“邱家老沟”,是黄河早年决口水冲自然形成的“黄河湾”。建设单位山东美里湖湿地公园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投资建设,园区占地750亩,主水面480亩,以“水”构划园区特色,以戏水项目服务于社会,深度开发水生、水产、水乐为链条的农业新功能。目前,围绕生产、生态、生活、休闲观光功能已建有16个区域:即渔业生产区、生态保护区、戏水区、休闲垂钓区、植物迷宫、禽类观赏区、拓展训练区、黄河沙滩保护区、黄河风情带观赏、采摘区、健身区、湿地休闲区、两处观水亭、餐饮住宿区、生活区、书画文化区。园区主导产业渔业生产,年产淡水鱼200万斤;园区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达6万人次;年接待各类垂钓活动约1.5万人次;接待全国、省级各类垂钓比赛80余场次,年生产和经营收入达800万元。

济南都市农业园区还推出大量观光休闲的农业精品项目和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了董家草莓节、胜源梨花节、桃花节、仁风西瓜文化节、苹果采摘节等等,2012泉城都市农业嘉年华更是都市农业园区的狂欢节,活动中精选出十大农业特色园区,展现济南特色农业文化,拓展农业园区产业功能,丰富城乡居民休闲生活。不仅是园区建设,还有农业品牌的打造也亮点频现,“吃鲍鱼不如吃鲍芹”——简短的宣传语,让人牢牢记住了鲍家芹菜。还有胜源有机梨、仁风镇富硒西瓜和山楂、太平镇太平宝西瓜、垛石镇番茄、曲堤镇黄瓜、张而的草莓、黄河大米等都全国闻名。呈现了泉城特色的都市农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3、济南市都市农业建设经验总结

总结济南几处成功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经验:一是融入了文化特色。各园区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地方特色,突出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功能,突出文化拓展、农产品品牌化、包装式销售成为园区生产的亮点,形成了一批个性化的魅力园区。二是规范管理运行机制。园区建设主体为企业或有实力的合作组织,确保了园区企业化主体运作,大量社会资本流入农业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和标准化管理,创出了一条由企业来领办农业生产的新路子。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园区在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园区规模的同时,加强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注重科技示范。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引进和示范,把现代化连栋温室、高标准冬暖大棚等高效栽培设施以及喷滴灌、杀虫灯、防虫网等节水、节肥、节药等新技术应用作为建设重点。五是丰富休闲内容,完善生活功能。各园区加大旅游观光和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发展采摘、体验、节庆、文化教育、观光等活动,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日益活跃,餐饮、住宿等接待场所逐步完备,游客能玩、能吃、能住、能长见识,为市民提供了农业休闲观光的场所。六是优化生态功能。园区建设围绕园林式绿化、景观式设施和盆景式栽培,加强环境美化整治,大力发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园区成为生态型生产的典范,有效改善了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城市的绿色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二)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济南市全市户籍总人口606.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近300万,辖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长清六区以及平阴、济阳、商河三县和章丘市。

从土地资源看,济南市位于北纬36°01′至37°32′,东经116°11′至117°44′之间。土地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南部主要是泰山余脉,北部则是黄河平原;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2.4%,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长清、平阴等县(市)区,平原占土地总面积的57.6%,主要分布在济阳、商河二县。其特点是垦殖率高,后备资源少。常用耕地多为旱地,93.6%都可以得到有效灌溉。从气候条件看,济南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济南市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81小时,无霜期约为230天,平均降水量614.00mm,年平均气温在13.5℃到15.5℃之间,大于10℃的年平均积温为4575.30℃。从水资源看,济南市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渠道一个是大气降水,一个是过境河流,主要形式为地表水、地下水及客水资源,市内河流分属小清河、海河、黄河三大水系,泉群众多。其中客水资源黄河水,是我市重要的灌溉用水,对黄河以北和沿黄地区农业的稳产高产起着重要作用。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有大中小型水库200余座。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14.00mm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4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2.70mm,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12.12亿立方米。

1、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产业资源丰富。从农业基础设施看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9 万h㎡,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25%,农业科技贡献率过半,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从服务对象看,济南市有市区人口322.5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7%,这就构成了都市农业稳定的消费群体。从产业环境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蔬果、花鸟、园艺等经济型农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更加注重讲品质树品牌,2011年新获国家级优质名牌44 个,9.8 万h㎡农用地达到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从自然环境看,除了土地、气候和水资源环境外,在市区周边各具特色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文化习俗也都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沃土。从融资环境看,金融体系基本健全,城市中,大中型企业较多,便于吸引城市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向农业产业。

二是技术更新快。济南市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依托于各院校的科研机构1 7 0 多个,引导这些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农业人才培训机构等形式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同时引导企业参与,用企业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对农产品深加工和进行订单、基地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通过复合型的都市农业项目,实现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紧密结合,加快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融合。

三是市场渠道畅通。济南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东部重要贸易物流节点,为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市场提供了顺畅便捷的市场流通渠道;不仅是国内,通过空运或海运,一些名优珍稀农产品也可以直接输送到国际大市场。

四是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济南市都市农业已经起步,开始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的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都市农业形成了以高科技为依托的设施农业、融入了旅游休闲文化的生态农业、产销一体化的市场农业、品牌和品质致胜的精品农业等为主要支撑的框架体系。随着都市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现,社会各界也逐步认识到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必然性。

2、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是农业特有的生产工具,在农业中具有特殊意义,土地面积的多少,对农业发展规模的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决定作用和意义。而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不但人多地少,而且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开发存在很难调和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需求激增,受经济利益趋使,郊区调动各种能量,以各种形式转变土地性质进行商业开发,这在一定时期成了快速增加郊区地方收入的主要方式。然而盲目的非农用地扩张,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都市农业的发展,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

二是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随着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力资源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再加上其他要素费用的影响,城市地区的综合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三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的对象决定了,它的生产过程是在一个延续不断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生态环境的状况对农业生产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制约。济南市周边由于受到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高度集约化农业形成的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往往会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

(三)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济南市的都市农业相对一些发达城市起步较晚,大家对农业的认识还是更多的停留在优化传统农业的范围内,因此做农业工作的角度和思路就相对落后,没有把农业发展更多内容、更高层次的融入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划之中,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随着济南城郊区域经济和非农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从思想上把农业当作了落后的产业,投入产出比较低,而且这种现象依然客观存在。也正因此,农业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知识技能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学习深造,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的补充有限,农业产业从业人才严重流失。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落后,且缺乏创新能力,特别是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年龄偏大,这就使得调动农户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变得相当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大规模转化,阻碍了都市农业的加速发展。 这也是限制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2、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区域特色不明显  

济南市的都市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还属于粗放式,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观念落后。而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也是简单的停留在追求产量上,对高技术、高效益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水平较低。

设施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农业设备、技术更新缓慢,储备不足,都市农业涉及农艺栽培、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工程等多方面、多领域内容广泛,但目前相关科研项目较少,掌握相应技术的专业人员有限,缺乏便捷有效的新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尚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农业品种和农业经营形式没有特色,产业链条不完整。虽然新经营、新种植理念在逐步深入, 但仍没有专业系统的品牌战略,缺少农业精品品牌、特色品牌,没有形成品牌效益。鲜有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缺乏名、优、珍、稀品种。

3、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且投入不足

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应建立在地方政府对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之上,离开政府的统筹规划,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很难保证都市农业健康发展。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大框架已经建立,在《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指导下,济南市的农业部门和相关专家也对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没有将都市农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没有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可观赏期的延长与农产品供给的矛盾、不同季节品种的搭配等问题,发展具有很大盲目性。

同时在整个农业利益偏低和都市农业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大都采取了观望态度,而区域内的分散农户反而成了单一投资主体,这使投资者承担投资和经营的风险较大。而我国现行信贷制度的垄断性、僵化性和歧视性,又限制着资本流向都市农业,限制了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4、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体系不健全

都市农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产业的市场体系和农业产业信息化系统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体系相对落后,农副产品鲜有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不畅,这些都制约了都市农业发展。都市农业对技术性、先进性和规模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投入也相对较大,这就需要大量、多渠道的技术、政策和资金扶持,而目前的配套体系还不健全。

三、加快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济南市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关键期,如何提高认识,合理规划,突破瓶颈,健全配套体系为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一)提高对都市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认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更深入的了解农业对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政府部门首先要冲破对农业传统认识的束缚,把农业的发展更多内容、更高层次的融入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划之中,将都市农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这是都市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都市农业,教化市民如何更接地气,了解都市农业的内涵和都市农业对协调产业关系、完善城市生活、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等等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社会各界对农业和农业文化的重新认识,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制定引导政策,吸引更多先进理念和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能量投入到都市农业的发展中来,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都市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加快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抓手,坚持高标准、因地制宜的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多措并举,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坚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辐射带动构建济南都市农业发展大框架,推进农业产业生产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打破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

1、打破土地资源整合困难的瓶颈

按照依法、自愿、规范、有序原则,推动农业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促使土地日益流向农业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使农业经营规模得以扩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

制定、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城市地区可以考虑依据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订适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及要求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形式规定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程序和规则,明确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交易主体、交易程序和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对农地使用活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

建设农地使用权流转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建立农地使用权的地价评估制度,拟定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及土壤质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规则及方法,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方法依据;二是建立农地使用权的地籍管理制度,对农地进行登记确权,对农地使用权的变量,同时兼对农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实施监察;三是进行农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的基础工作,培育农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机构,为农地使用有效运行提供技术基础;四是培育农地使用各种专业中介机构,为农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合约的有效执行和降低农地使用权流转信息搜寻、谈判及合约执行等方面的成本,提供有利的条件保证。

改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环境条件。一是促进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民劳动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选择,引导部分农民离土务工经商,为农民放弃农地经营创造必备的前提条件;二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消除农民对于放弃其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后顾之忧;三是政策环境,鼓励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对大规模的农用土地经营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降低土地经营风险,刺激农业经营大户对农用土地的有效需求,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运行提供需求保证。

2、打破农业经济人才资源匮乏的瓶颈

人才是构建都市农业的先决条件,按照都市农业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它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具备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前沿和综合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个人才群体结构至少要包括如下人才:行政管理人才、创业人才,这是都市农业企业创建与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科技人才,适应高新科技密集的都市农业特点,这类人才在都市农业起关键作用;运作人才,适应都市农业的新一代农民,应当是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群体,受过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具备某一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生产与运营的基本手段。

满足都市农业对上述人才的需要,健全农业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共同发挥作用,培育不同层次人才的有效农业人才培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级农业人才的摇篮,涵盖生命科学、农业工学、管理科学等多科学领域,为产业创新提供雄厚人才基础。职业教育层次立足培养生产经营领域的大量运作人才,侧重专业性和操作能力。继续教育则要针对城郊农业人员特点,更灵活、更普遍的根据科技进步、市场环境变化和都市农业组建与发展中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

都市农业教育体系要克服重生产、轻经营管理,重经验、轻技术的倾向,鼓励每一层次的教育机构多样化、特色化,形成相互贯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全面提升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1、建立都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根据济南市各区域的环境状况、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来规划都市农业的发展格局,以近郊地区为重点,构筑一圈、一带、三区和200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1132”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新框架。[3]

以主城区为中心,围绕中心城区,在绕城高速两侧打造“都市农业现代综合圈”。该区域与城市紧密相连,因此要充分利用城市的交通、科技、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一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品牌策划推广等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二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同时,还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体验、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整合资源,建设网状分布、统一管理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并配套建设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

以黄河南岸为主线展开“都市农业滨河风情带”。该区域主要涉及沿黄各街镇,他们在发展沿河水产、林业、牧业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可依托黄河和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鸟鸣鱼跃的江南风情园,鸡犬相闻、种菜养花的田园生活馆或是森林水景相映成趣的自然生态园等各具特色的风情园区,在实现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园林景观为依托开发垂钓、餐饮、娱乐等三次产业。

在城市周边依据环境、资源特点分别建设三个有一定规模的特色都市农业片区。“都市农业南控景观区”,该区域以历城南部、长清区和章丘市的山区乡镇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强化山区特色,突出生态功能,植绿保泉,重点开发旅游度假项目、蔬果采摘、无公害农产品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土特产等;“都市农业临港示范区”,该区域发挥东部机场和省道102线两侧街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畜牧养殖和大棚农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建设农业物流基地,实现出口创汇;“都市农业园博开发区”,该区域借助长清大学科技园和园博园的软硬件资源,发展以景观园林、室内林景花卉、城市绿化美化为主的景观农业和以体验参与、成果展示、招商引资、休闲旅游为主的会展农业。

 2、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做好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功能。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对符合要求、适合地方发展的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避免因重复投资、建设混乱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依据济南市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打破部门、区域和所有制等限制,加速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过亿,分布在蔬菜、粮饲、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领域的集团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国内外优质资金进入济南投资农业开发,参与济南农业园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扩大同其他省市农业企业合作,按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都市农业建设。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加强引导的同时,还要尊重农户的自主选择,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效益,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自下而上的动力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群众效应,是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3、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要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成立农业风险投资公司,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起步和扩大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担保。集中优势力量,按照中央科技工作方针,选准目标、突出重点,通过多学科联合和多领域协作,突破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难点。

对农业技术研发、推广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评估、奖励制度。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参与农业技术研发并入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技术股、创新股等方面的试点,从而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转化作用,在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中,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扶持和社会化服务,有计划的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新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技推广人才,努力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四)建立健全支撑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体系

1、健全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都市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市政府需成立济南市都市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济南市都市农业工作。延着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依据都市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强制政策规范发展。针对都市农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创新发展机制、解决发展难题。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土地确权,推动都市农业朝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投融资渠道,建立企业投资为主体,农户、政府等其它渠道为有效补充的,市场化经营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

细化都市农业产业规划,依照济南市整体规划,以区县为单位因地制宜,确定各区域都市农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形成与本地资源和功能相适应的规模化、区域化产业格局,并按照规划抓好落实。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业技术和农业新品种推广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创新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生产经营,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

2、完善加快规范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

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构架,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流通企业建设,建立国内外经销商网络,实现生产与流通的有效互动、升级。

更加全面的进行农业产业市场开发,在打造优秀品质的同时,重视和提升农业产业营销策略,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经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挖掘品牌效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产品物流渠道,加速建设农产品信息工程,规范农产品产销渠道、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监管。

健全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策支持体系。把农产品流通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作为公益事业,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为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成立专门机构关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并利用农业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相关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准确市场信息,为提升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创造软硬件条件。 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市场体系,如各种类型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发展远期合同交易,在济南建设农产品信息指导中心。二是要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引导和规范农产品市场运作。三是要大力发展独立于农户和企业的农业中介组织,形成高效便捷的市场流通体系。

3、建立农业项目技术、资金支持平台

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都市农业的技术支持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资源,完善都市农业的项目技术支持平台:健全科研系统,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健全人才建设系统,实行长期有序的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对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进行可行性评价,并组成科技项目推广队伍,针对项目基地和订单农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推广。对好的项目可以实行政府资金支持与省城科技资源优势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

健全投、融资机制,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体系。在已有的资金投入规模上,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以政府的投入为导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其它投入为补充,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合作基金、股份合作社等非信贷方式直接融资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每年举办四荒开发及都市农业发展招商会,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都市农业开发。整合金融资源,制定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优惠信贷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质资金,引导都市农业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水平。

成立专门的都市农业项目调研机构,对现有都市农业项目进行摸底,对具备发展潜力和基本条件具备的给予扶持。对需要引进的项目、技术,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对社会效益突出但利润较低的项目,可以考虑以公益事业的形式进行政府投资。

 4、健全农业产业信息化平台

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除了和其它产业一样要受市场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外,还更多的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所以做好农业产业的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服务至关重要。

建立都市农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具备网络资源和技术的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开发和运作,可以适当整合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农业信息网络资源,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信息和生态环境、气象、各种灾害的监测信息,并进行实时更新维护,同时以桥梁或中间人的形式提供相关的人才、技术、融资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平台建成开放式、模块化的,便于自上而下的扩展和自下而上的接入。

建立都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建立重点农业产品如粮食、蔬果、花卉、苗木、水产、畜禽等的专业信息网,以及各个重要农业产区或市场的专业信息网,并将这些子网接入综合信息网,在各自运作管理的同时,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专业信息网应细化到该农产品产业链的全过程 ,这将便于对产业的预测和监管,从而实现产业链条的协调科学发展,加速产业的整体提升。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平台的影响力,让更多人通过平台获得有效信息,并能通过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平台对信息的追溯能力,进行农产品监管,使整个平台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和加快都市农业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  

 总之,都市农业必将伴随着济南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而发展壮大,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并将为促进济南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做贡献。

 

注释:

[1]朱乐尧,环城农业:中国城市农业问题发展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第1版,28页。

[2]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济政办发〔2009〕19号),济政报,2009年08期。

[3]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论坛,第3页。

 

 

 

 

 

 

 

 

 

 

 

 

 

 

 

 

 

 

 

 

致    谢

 

三年的在职研究生学习,需要同时面对工作,生活和学习,是忙碌、是考验,也是幸福,能有幸聆听各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受益良多。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撰写过程中,更加感受到研究工作的艰辛,也领悟到学有所收获的愉悦。在论文即将交付之际,真心感谢所有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们。

感谢导师的认真指导,帮助我从精心选题、积累知识、艰苦攻关,直至完成论文的撰写。还要感谢班主任老师和党校给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条件和三年来的辛勤付出。

 

 

                                     

                                        

                                     2012年12月于济南     

 

 

 

 

 

 

 

 

 

 

 

 

 

 

参 考 文 献

 

[1] 朱乐尧,环城农业:中国城市农业问题发展研究,第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2] 张放,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3]席玉坤、张海灵, 济南市都市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山东国土资源,2004(5)。

[4]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济政报,2009年08期。

[5] 黄倩倩、吴琼,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上海市“崇明生态岛”为例,北方经济,2009(4)。

[6]赵玉海,济南市建设城郊型、都市型“两型”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济南农业信息网,2010。

[7]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全国休闲农业论坛,2007。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