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秋葵的栽培技术介绍

3997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秋葵(Hibiscus esulentus L.)是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原产于非洲,20世纪初由印度引入我国

秋葵主要以嫩果供食用,果(荚)肉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堪比人参(在日韩即称为绿色人参)却比人参更适合日常食补

可炒食、煮食、凉拌、制罐、做汤及速冻加工等

目前,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

秋葵生长旺盛,适应性强,不易发生病虫害,因此生产秋葵简单易行,具有花工不多,用种少,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

然而,秋葵在我国引种的时间短范围小,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将秋葵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地块的选择与准备、整地施肥   秋葵是直根性植物,耐热、耐旱、耐湿,但怕寒、不耐涝

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为获得高产,须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种植,因此秋季后要将充足的掺入大量粉碎秸秆等有机物的堆肥施入田中,并进行深耕,基肥用量应控制在总肥量的2/3左右

另外,在连作地块进行栽培时易发生疫病和病毒病,必须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土壤消毒

定植前将土壤进行深翻,每667m2施磷酸二铵10kg、尿素8kg、硫酸钾5kg、施腐熟厩肥2 000kg做底肥,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2 、播种时期与方法   2.1 直播法   东北地区可在与4月中下旬直播于大棚内,播种前要在大棚内覆盖地膜,播种前要浸种24h,后置于3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50%以上发芽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播种3~4粒,播种穴深度为2~3cm,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

  2.2 育苗法东北地区多于4月初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秋葵种子比较坚硬,发芽适温为25~30℃,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见表1)

为了确保较高的发芽率,一方面要在播种前要进行温汤浸种,并在室温下浸泡24h;另一方面要在播种后覆盖地膜等覆盖物保持地温

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

播种时,每穴播3~5粒种子,覆土1~1.5cm厚,播后3~5d即可发芽

     当幼苗长出2~3片叶后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当幼苗长出4片叶时,保留1株长势最好的幼苗即可

缺苗会影响产量,因此在播种时一定要确保不缺苗

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但要求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再定植,以确保成活率

  3及时移栽育苗法培育的秋葵可在4月底~5月初进行大棚内定植,株距为50cm,大垄双行,保苗2 100株/667m2,移栽时浇足水分

要选择早晚和阴天移栽

  4、田间管理   4.1间苗   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4.2 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

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

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m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4.3 肥水管理   开花结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分供应,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晚浇水,避免高温浇水伤根

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

追肥以磷酸二氢钾结合浇水为主,在开花前期追第一次肥;开花结果盛期追第二次肥,每次每667m2追肥30kg

定植后及时中耕除草,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要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4 植株调整   黄秋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 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

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植株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生长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害蔓延

  5、采收      植株开花后6~8d嫩果长8~10cm(不同品种会略有区别),即可采收,此时果实尚未纤维化,品质好,采收时宜用剪刀剪断果柄

达到采收标准的果荚要及时收获,以免果质变硬,无法食用

收获后,留下果荚下方的1~2片叶,将其余叶片全部摘除,可促进着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同时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期可从7月下旬一直延至9月中下旬[6]

嫩果采收后,如要贮藏,应在0~5℃的条件下,时间不超过5d

黄秋葵茎、叶和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采收时应戴上手套,否则皮肤被刺奇痒难忍,每667m2黄秋葵产量在500kg左右

  6、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比较少,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等,白粉病可用400g/L氟硅唑乳油5 000~6 000倍喷雾防治,在采用防虫网、性诱剂、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虫害的同时,蚜虫可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6 000倍液防治,蓟马可用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300~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 陈宏毅.秋葵主要栽培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J].蔬菜,2012(12):22-24.   [2] 王君耀,周峻,汤谷平.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4):316-317.   [3] 李建华,陈珊.黄秋葵水提液抗疲劳的药效学观察[J].中国运动医药学杂志,2004.23(2):196-197.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