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资本论》课程的阶段性教学总结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笔者曾经就本科生的《资本论》课程教学做过详细地探究(成果均发表于《改革与开放》杂志,分别为2013年第10期和2014年第04期)。当时就曾经设想,索性对正在进行教学的研究生《资本论》课程也来研究一番。本文就是对这一课程教学的阶段性总结。

  一、研究生的《资本论》教学与本科生的应当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本科生的《资本论》教学主要是侧重马克思所讲的内容本身;那么,研究生的则是侧重于方法论--即马克思所谈的"主观如何把握客观、精神如何来反映现实".这个定位一定要准确,否则两者的区别就不大了,很可能会把研究生当成本科生来上课。

  把两者搞成一样、甚至混为一谈,是最忌讳的;那对研究生来说,意味着教学是失败的,是不可取的。

  于是教师自己要搞清楚的是:作为当事人的资本家,他的行为和思维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作为研究者马克思所观测到的,并且表述出来形成体系的理论,是不同的。前者是"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经过思维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马克思本人在论述《资本论》

  的方法论时,就已经对此有所说明。只有弄清这两者的区别,才能够把研究生《资本论》教学与本科生《资本论》教学的区别,给落脚好。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却会碰到这样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即研究生们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有的研究生(人数不占少数),本科是理工科出身(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工程、计算机等等)没有经过系统的经济学思维的训练,从来没有接触过《资本论》甚至《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对此毫无概念。于是在上课的时候作为教师还是要考虑到补本科的缺憾,所以两头都要兼顾到,既要讲清事实本身又要讲方法论。这里确实是个难点,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怎么来解决这个难点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先讲方法论,再顺着其指向的事实来具体展开内容。讲课的过程是:先讲马克思是怎么做研究的--即研究方法(详细占有材料,从现象到本质);再讲马克思是怎么来论述资本运作的--叙述方法(逻辑框架和体例,从本质到表象);然后顺着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思路前后一致地梳理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再到与剩余价值有关的实际内容即事实本身。这样讲就能解决上述的难点问题。

  二、如上所述,研究生的《资本论》教学所关注的是:马克思的视角及独特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从某个原理和整个体系来分别说明。例如,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对于这个剩余价值产生的主要方法,马克思本人给出的亦是理论推论和实际路径两方面的阐述。就理论推论来说,他要突出的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于是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此处恕不予赘述了);然而这个逻辑推理只是一个假设,现实生活里是不成立的。而实际路径却是在每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之中来实现的;结论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科技革命与社会组织变革的产物".马克思随后接着还专门用了三个章节(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从历史的演化角度来阐述了这个问题,并且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关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理论(以前人们对此的关注度并不太高的)。在给研究生讲授这个问题时,笔者专门制作了两组图片以此来细致讲解,把它清晰地展示在研究生的面前(而在本科生教学中,这个问题就点到为止了,没有深入地、刻意地去阐述。)。

  再如,《资本论》的体系应该是研究生教学的重头戏。这是在课程开始时就要向研究生们交代清楚的,而这个交代是要提升到哲学的角度来讲的。马克思本人就对其方法论做过解释。他的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地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毛泽东语),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而其叙述方法则是由抽象到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其实,马克思的叙述方法模仿了黑格尔写作和讲授《逻辑学》的方法;不过黑格尔搞的是哲学,而马克思讲的却是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三卷分别涉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雇佣劳动)下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

  特别是在第一卷里,以各个范畴和不同的概念连接和演化,严密地形成了逻辑框架和表述体例,以思维的头脑、精神再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些都是要给研究生们重点阐述的(而对本科生就简单地提一下)。

  另外在给研究生讲述方法论时,要把《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给予解释一下。马克思继承了自康德以来到费希特、谢林至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以批判的眼光来严格地审视一切。"批判"包括了怀疑、否定和扬弃,是以事实为依据对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的根本质疑。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说,实际上是资本运动之表象的自然流露,它以歪曲的假象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实质;而马克思则通过批判,揭露了事实真相。批判的精神,就是辩证法的本质。以哲学的高度来讲方法论,是符合马克思本意的;也是要求研究生们了解,这样做便于他们从总体上来把握《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要让研究生们明白,它确实是一本经济哲学的着作,更需要有哲学上的思考和独到的眼界。

  三、按照以上的思路来进行研究生的《资本论》课程教学,实际上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授课教师不仅要熟悉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而且还要懂得德国古典哲学,了解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例如,康德的"三大批判"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等)。于是授课教师本人的水平,包括理论素养、历史知识以及对社会的洞察力等等的素质,决定了授课质量的高低。这门课程能否讲授到位,当然与教师备课时所下的苦工夫有关;然而相关方面的积淀和储备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的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点。正是由于平时有意识地经常关注这些方面,因而当接手教学任务、进行备课时,自然会思绪喷涌、信手拈来,使得整个身心沉浸其中。这样的做法,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上课的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研究生的讲课方式最好采用圆桌式的讨论方法。大工业时代造就的课堂满堂灌的方式根本不适合研究生教育,而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法倒是挺合适。孔夫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思想,完全可以为研究生教学所用。于是笔者东施效颦、依样画葫芦,采用与研究生们坐成一圈的样式,大家讨论;当然每次的主题事前要告知学生,让其有所准备。由于研究生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可能会谈不起来或者有部分人谈不出什么东西,于是应当尽量从社会生活的点滴开始,引申出当今的一些人们比较关心的热点、包括时兴的事情,再用原理来分析同时兼讲理论本身。

  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关注度,甚至对一些时髦事情也要了然于胸。例如上课期间正好碰上电商介入金融领域,产生"余额宝"等"宝宝"事件(此处恕不予赘述了),讨论时免不了要涉及到它;好在笔者平时关注这类事情,与研究生们谈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同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针对研究生。

  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印发一些参考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是帮助理解、启发思考以及开阔眼界。笔者印发的东西包括了三类:其一,是本人写的关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及其现代解析的文章;其二,是其他人写的有关《资本论》

  观点的文章;其三,拓展视野的介绍文章。其中第三类的文章是相当重要的,它们涉及了当今社会经济的新进展,对于鼓励年轻一代进行理论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印发的这类材料有:有关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反映第三次工业革命;现代股份制构造以及关于城市级差地租 III 讨论。研究生们对于这些具有新视野的参考材料亦是相当欢迎,事实上这些对他们是有很大益处的。

  以上是笔者对于研究生《资本论》课程教学经验的初步总结。这些都是在实践中,实实在在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当然这取决于今后多轮上课以后的滚动研究。给研究生讲好《资本论》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联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应该是这一教学的方向,也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