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中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发展走向,毕业论文

3995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报告文学发轫至今,已有百年

百年来,它直面现实人生,犁进生活沃土,紧扣社会主弦,追踪时代激流,真实而艺术地报道了全球几乎所有的重大变革和历史性事件,以其独特而诱人的文体风范健步文坛

事实已经十分明朗,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的既定程式已不适于规范发展演进中的报告文学的生命质态

当此之时,重新审视报告文学的现代文化身份,进而揭橥其在全球化趋势中可能和必然的发展走向,便显得分外重要而紧迫

你从哪里来:报告文学的现代文化身份 勿庸置疑,报告文学是名副其实的批判性文学样态,它的现代文化身份也当由此而来

这主要基于三种参照,即存在范畴的社会生活参照,精神系统的意识形态参照,艺术本体的文学背景参照

一、社会生活参照:报告文学发轫于社会批判意识 与存在方式的社会生活相比照,任何观念形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主体大脑中反映的产物,报告文学也不例外

报告文学萌生之际,高尔基便热情欢呼:“特写作家的工作‘激流’,好像要从我们现实的皮肤上,把过去的污垢和灰尘冲洗掉,同时使过去的最可耻的怪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语言艺术还从来没有如此真挚和成功地为认识生活的事业服务过

”【1】 批判意识是报告文学的天性

日本学者川口浩认为,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近代散文,“在它产生的当初,已经带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的色彩

”【2】我国学者周钢鸣也说:“更深入事实的核心,更具体地用形象来描写事实,更迅速地执行事实的报道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的任务,这就是所谓报告文学

”【3】无论是早期经典报告文学,还是二战期间进步的反法西斯报告文学,抑或是现代深层掘进、多元发展的报告文学,都显示了对压迫、剥削、黑暗、腐败、苦难、战争等等的激烈批判,表现出对社会进步、光明、廉洁、幸福、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渴求

茅盾在谈及早期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时说,作品“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

【4】《包身工》尖锐揭露和严厉控诉了日本资本家残酷的跨国剥削,沉痛地写道:“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作者回忆其写作原动力时说:“在20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

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种种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冷嘲热讽,他那“痛苦严峻的笑,往往有一种遏止不住的憎恨,它扯去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伪装,对在作家生前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主要强国的美国丑恶现实迫切地予以讽刺和批判”

【6】当代德国作家凯·赫尔曼与霍·里克的《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7】,以西柏林一个真实的故事,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主人公女中学生克丽斯蒂娜因父母离异,由一个天真少女堕落为妓女和吸毒者,屡次自救而不能自拔

该作出版后风行欧美,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

看罢作品,人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报告文学的批判力量来自历史文化审视和人性启蒙意识,尤其来自对于真理的挚着追求

“真理是艺术最上乘的原料”

报告文学对于真理的追求,既需要适度宽松、健康的社会与文化氛围,对作家来说,更需要勇气和毅力,甚至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

人们不会忘记,动乱年月,张志新烈士是怎样为真理献身的,报告文学《正气歌》的启示应该没有过时——“为什么在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真理而斗争还需要流血和牺牲?难道革命先烈的理想就是为后代重新安排一个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去探讨真理的环境吗?”【8】这种发问何等震撼人心!高尔基为写《一月九日》,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狱,因为腐朽者害怕真理为人民所掌握

报告文学的批判意识和启蒙作用着重表现在——“当新生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还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时候;当腐朽的事物还猖獗迷漫,许多人还在观望、沉默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报告文学的作者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扬善弃恶,为新生事物大喊大叫,对麻醉事物进行鞭笞

”【9】在这方面,美国记者斯诺堪称全球报告文学作家的楷模

当红色中国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他第一个看到了她的未来和希望,第一个向全世界作了报道

约翰·谢伟思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我们怀念他,怀念他那敏锐的记者眼光,他那生动清晰的笔触,他那无畏的勇气,他那深邃的洞察力和他那炽热的人类情感

”【10】我们也应当记得,当伏契克、方志敏等人身陷监牢、命在旦夕之际,还坚持为正义、真理喊出最后的强音

他们以自己的痛苦、流血和牺牲,试图换得人民大众的觉醒、战斗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进步事业的人们的美好生活

就如基希所说:“我们最敬重的是人的生活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文学为人的存在和意识服务

”【11】皮埃尔·梅林则从历史高度总结了报告文学的这种极端重要性,他说,“在流行的报纸日趋堕落的时代里,在统治阶级的机关报越来越成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时代里,在这些报纸的通讯员都成了谎话的传播者的时代里,社会的报告文学者的工作责任比平日更加重大了

”【12】希望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在世界进步和人类发展方面作出新的贡献,也祝愿广大报告文学作家在努力提高作品艺术品位的同时不要忽视抑或稀释文本的社会效益

二、意识形态参照:报告文学是介于“两种真实”之间的审美情态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因为源自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是个多质粘合的动态泛系统,其中有哲学、政治、法律、道德等以理服人的社会科学,也有宗教等以神诱人的宗教神学,还有以形象说话、以情感动人的文学艺术

报告文学属于艺术范畴,是来自现实又超越了现实的跨越时空的精神性审美情态

报告文学的真实,并非简单再现,它同样是也必须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因此,尽管“报告文学的最大的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

但是,这决不是和照相机摄取物像一样地,机械地将现实用文字来表现

这,必然地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倾向”

【13】事实上,文学史上从来就不存在无感情、无倾向的报告文学作品

刘白羽曾告诫报告文学作家:“如果你净在枝枝节节、一笔一画上下功夫,却不能把握住精神与实质,把它表现出来,那也就不会使人感到真实,而只能是客观主义的现象罗列了

”【14】可见,报告文学不仅有着倾向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典型性的问题

“不仅在于向人们报告生活中曾经发生什么,存在什么,可以而且应该超越生活,使读者从个别人的命运中,从社会一角中,窥见历史的生动画面,聆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15】

正因为报告文学同样具有超越生活、高于生活的诗情画意,它才成其为文学,才具备审美对象的艺术本性

徐迟的报告文学“在对人物和事件的精雕细镂中,渗入浓郁的诗情,深刻的哲理,使作品中奔腾着波涛滚滚的诗的河流,矗立着雄伟壮丽的哲学的山峰,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

【16】这种艺术精神,使得徐迟的报告文学总是具有一种生活穿透力、哲学启示性,常常在美的震撼中体悟生活,启迪心智

约翰·里德在撰写《震撼世界的十天》时,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见解贯穿其中——“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人们想知道1917年11月在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事,想知道是什么精神掌握了人民,以及领袖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怎样

”【17】 由此看出,报告文学的真实既非第一性的原始生活真实,也不是传统文学中界定的艺术真实,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真实”,即经由艺术观照、主体选择乃至于深度整合的新的生活真实

说报告文学在取材上绝对真实或“拒绝综合、提炼”,显然早已不适合于今天报告文学发展的实际

不难设想,假如在报告文学中消解了综合、提炼、情感、思想和美好意趣,报告文学便沦为生活的同义语,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它的艺术本性

当然,在对报告文学进行归位时,既要尊重作家的个性意识,追求作品的美学品格,又要避免矫情、造作的偏向

勿庸讳言,近年来人们之所以更为欢迎未名乃至无名作者的报告文学创作,原因之一,便是这些作品更多地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跳动着强劲的时代脉搏,有着现实的美,流动的美,忧思的美,预警的美

三、文学背景参照: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特质的复合型文学样式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将其与一般文学样式区别开来

理论界业已确认,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独特的文学体式

低头回望,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劳资矛盾引发了欧亚两大洲的阶级革命;世界大战使人类对战争与法西斯主义产生厌恶;工业与后工业化机器文明使经济利益的竞争趋向日益明显;全球性多层位变革大大促动了各种新思潮的萌生与发展;社会主体意识的增强导致人们参与意识的普遍提高

上述种种变化,逼使人们从沉睡和麻木中醒来,一改过去那种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转而关注自身周围以及全球范围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注目于报告文学

《80年代西方政坛丑闻录》,荟萃了80年代西方若干重大政治、经济、生活丑闻,如“伊朗门”事件曝光,“彩虹战士”被炸揭密,“劳森门”事件,托尔风波,五角大楼舞弊案,贝希纳股票案,赖特以权谋私案,帕金森桃色丑闻,圣殿教徒集体自杀案,日本真理教投毒案,华盛顿市长吸毒等

人们在阅读中发觉,世界很小,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进步与倒退、文明与野蛮之间依然存在着激烈搏斗

又如《’95全球反腐纪实》,将世纪末全球腐败大案涉嫌要人展露无遗: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和全斗焕,比利时前副相克拉斯,意大利前总理克拉克西,法国前总理朱佩,瑞典前副相莫娜·萨林,墨西哥前总统卡洛斯,秘鲁前总统加西亚,玻利维亚前总统梅萨等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教授皮尔金顿说:“目前在美国,传记文学、政论作品、各种纪实的非虚构小说(所谓的‘写实文学’)都在成功地与长篇小说相匹敌

事实的可信性引起读者更大的信赖

”【18】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当下性、文学性、全球性的报告文学走红国际文坛,就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与文体的合理性

全球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与新闻的“复合”特征,既体现了运作上的动态趋势,也是一种内在品格和美学追求

这种“复合”主要有四层涵义: 其一,时间与空间的复合

从时空角度考察,全球报告文学可以是即时性热点追踪,也可以是过去事件的重读与反思;可报道本土动态,也允许展现全球风云;既可现时与历史交融,亦可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穿插;既强调时间或时代感,又要显示空间上的纵深感、立体化和全球性

其二,新闻与文学的复合

新闻与文学既有冲突,更有冲突被克服之后奇特的和谐魅力

首先,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存在冲突,因为后者常常“抢”走新闻;其次,报告文学与纯文学有冲突,因为在艺术表现及其感染力方面后者每每给前者以居高临下感

一俟克服上述冲突,报告文学便马上显露出优越于新闻报道和纯而雅的文学艺术的竞争能力

其三,艺术元素的复合

在艺术体系内部,报告文学成功地借鉴了音乐的旋律美、舞蹈的体式美、杂技的协调美、绘画的色彩美、雕塑的瞬间美、建筑的立体美、戏剧的冲突美、影视的画面美(包括声画合一、特写、定格、慢镜头、长镜头、变速镜头、景深镜头等),来营构自身更有表现力的文本世界

捷克作家基希是将电影蒙太奇艺术最早自觉根植于报告文学的创始者

中国作家黄钢也善用“电影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和表现事物,他说:“报告文学的艺术手段,当然是无限广阔和丰富的

也可能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中,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样式,对我(至少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曾经是十分亲切的缘故吧,我常常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报告文学作品中,采用了电影式的表现手法

”【19】 其四,文学手法的复合

人们已经认识到,“报告文学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在保证真人真事的前提下,它善于吸收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些特长”

【20】事实表明,报告文学充分调动了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散文的语言和笔法、小说的人物塑造及细节描写等各种技巧,以拓展自己的表现空间

尤其是小说艺术,它对报告文学的滋养不容低估

马尔克劳斯说:“今日的小说家没有读过报告文学的人几乎没有

没有在报告文学上感着有新的小说形式在成长着的人也几乎没有

”【21】他是最早提出报告文学与小说双向影响的人

毫无疑问,“报告文学者享有着许多诗人的那种破格(License)

他甚至往往可能比现实主义的小说家更为前进”

【22】所以,报告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后起之秀,以其开放的胸怀同时赢得了生活和读者

经过上述数重复合,包容性极强的报告文学英姿飒爽,卓然一枝

在纷繁、生动、快速的社会现实面前,过于精致的诗歌难承重担,虚构的小说因与生活与生俱来的距离感较难挽留读者,清风明月、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睡美人”式的散文已合不上前行的节拍,剧本和舞台因延续程序长、制作成本高而大逊风骚,具有全球意味的报告文学俏走文坛已不是神话,我们分明听到了它跨过徘徊期、朝着未来阔步挺进的坚定而从容的脚步声!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