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 s("print"); s("hzh1"); s("hzh2"); 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
近年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
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
但因许多考生草草看题,浅“思”辄止;只重一点,忽视全面,使得所论述的问题与所给的材料的主旨(命题的意图和要求),超过材料的范围或没有涉及到有关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
例如1984年高考作文题,题目中的两段对话,实际上是让你介绍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你应该从学生(你自己)写作和老师教学两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
可是,不少考生却不是这样,仅仅谈学生作文的艰苦,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
又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可不少人写成《我喜欢漫画()》,忽略了“更”字,没有对两幅漫画作比较分析,写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档分
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
考试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确定,千万不要贪宽求大
“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王力《谈谈写论文》)
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论述
例如1997年高考作文题,有的自拟论题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则大而无当——即使你知识渊博,具有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言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论证,至少写不深刻
又如,1995年高考作文:有感于《鸟的评说》,自拟标题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金无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骚太多防肠断》,按这些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的标题行文,考生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话足以说明文章开端的重要
从文章的本身来说,开篇是文章的“切入口”,是文章的脸面,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一锤定音;从阅读角度来说,开头是阅读老师首先接触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响最大
而许多考生一味贪大求全,人为地长出赘疣(开头前有“笼盖”),此乃考试作文的一大通病
与此有关的连锁反应是“前面有余,而后面不足”;头重脚轻或有头无尾
常见议论文开头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论点、间接提出论点、迂迥提出论点
如1998年高考作文《习惯》(议论文)的开头:“一个人,总会形成许多习惯;一个社会,也有其习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各种各样的习惯呢?我想,我们应该敢于创新,不受习惯的约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这个开头,在一句分析之后,即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敢于创新,不必受习惯的约束
”美如“凤头"! 四忌立意雷同,要独僻蹊径
中学生写文章时,常按求同思维(习惯思维)去进行文章的立意,因而囿于陈规俗套,步于人后,很难出新
要想文章出新,在立意上与众不同,方法之一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因思考方向不同,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出奇制胜
例如1991年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任选一题)
大多数考生因为学了一点辨证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写法用例自然有雷同之处,给阅卷教师以味同嚼蜡的感觉,想得高分是很难的
而假若此时选择第一种,由于所选论题与众不同,已经有了新意;接下分析、说理,由于“熟”而头头是道;最后逆向思维简要分析少数人近墨不黑
文章就会新意迭出,岂不高一个分值? 五忌用例不当,要扩大幅射面
事例是议论文的重要论据之一,典型而有力的论据具有无法替代的论证效果
但有些议论文虽然列举了不少事例,可信度仍不强
原因之一就是选用的例子拘泥于一隅,不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一般说来,用作论据的事例应注意古今结合、中外兼收,文理渗透——所有适合于说理范畴的,都可以作为撷取之例
这样的论据才具有代表性
例如,1989年广东高考作文《失败是成功之母——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的展开段:“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六百零五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o六
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现了一千多件新产品
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
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他失败了八千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八千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八千个办法行不通
”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试想,如果作者仅用清一色的“进口”例子,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六忌“油水分离",要深入论证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作文对所举论据不知如何去分析,在举出论据后就圈句号另列其它论据
当堆砌了大量论据之后,便“由此可见”,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结果使议论文变为“论点+论据”
这类文章,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油水分离,不能融为一体,怎么能有说服力呢?油水分离,常见的错误有:例而不议、引而不证
正确的做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或引用经典之后,依据论据的性质,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实的要点,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追源,或假设推论,或比较分析
譬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在列举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之后,便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来源、实质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令人信服
七忌以叙代议,要叙得简明
有些考生在运用事例论证时,事例往往是生活的实录或原材料的照抄照搬,甚至在叙述时尽情发挥,结果一篇800来字的文章,叙述却占了大半篇幅,这就是“以叙代议”
它使一篇议论文面目全非,文体难辨!事实上,议论文引用的事例,不像记叙文那样的要求形象生动、情节曲折
议论文的叙述力求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实质,进行高度概括与浓缩,做到简明、干练
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题是供料作文
试题上给的是一篇短文《画蛋》,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读<画蛋>有感》
某优秀作文的开头是:“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
依我看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
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
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此文一落笔,就把《画蛋》的要点概括成一句成语“名师出高徒”,何等精当
八忌说理杂乱无章,要条理分明
对于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就扯那个问题,那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又扯其它问题;有时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扯来扯去,没有一个头绪,没有一个中心,没有逻辑,叫人不知所云,令人莫名其妙
这一通病尤其表现在关系型的作文题中
例如1986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树木·森林·气候》为正标题、副标题自定作文,有不少考生就犯了这一毛病
写作此题宜下笔一两句话就要点清题目中三者的关系:树木与森林之间属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森林与气候之间属于辨证统一的关系
然后把这三者的关系引申到“个体·群体·风气”上,重点逐层论述三者的关系;一是个人风气和群体风气的关系;二是群体和社会风气的关系;三是社会风气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最后号召大家都来做一棵调节社会风气的树木
这样的文章,分层说理,条理清晰,怎么能不赢得阅卷老师的高分? 九忌远离生活,要贴近时代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鲁迅也说过:“对于有害事物,立即给予反响或抗争
”我们写议论文一定把握时代的脉搏,选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使文章富有新意
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报纸、读时文、听广播、看电视、注意这个“时代”下的“事”
然而,事实上,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闭目塞听,宛如“套中人”
因此,他们写议论文、论点平稳、论据陈旧
例如写先进:老是雷峰;谈奋进:外有爱因斯坦,内有陈景润;议反腐,正有方志敏,反有刘青山
而那鲜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丽、王宝森、陈良宇等却被轻易放过了
这样舍“新”求“老”,又怎么能不使一天要阅上百份试卷的老师生厌呢?再如,1996年高考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
很多考生由于不贴切时代生活;一味就两幅画揭示的医德医风进行议论,而不能就画的深刻命意去联系相关的世态人情一一领导部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了;青年学生,该学的不学,不该学的学会了;奖懒罚勤等等
这样的文章,其思想观点与当前的形势不相吻合,文章立意平平,千人一面,怎么能得高分? 十忌结尾草率,要发人深思
结尾的好坏可以影响一篇文章的好坏,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灿然增辉;一个低劣的结尾,可以让全文黯然失色
好的结尾,或归纳总结,深化论点;或呼应开头,严谨慎密;或言简意丰,给人以启迪;或发出号召,催人奋进;或引用格言,重申论点;或正反对照,优劣自现;或笔势雄健,发人深省
结尾在句式上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宜多用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
例如1997年高考优秀作文《人字是支撑的结构》一文的结尾:“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没有回报
伸出援助的手挽起来,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再如《该做!该做?》的结尾:“该做!该做!”这样的结尾照应文题,短小精悍,像“豹尾”
高考作文质量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这种因素有知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上面谈的十忌都是知识上的,务必请每位考生注意
s("hzh3"); s("hzh4"); s("hzh4b"); 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 相关内容: 浙江省滨江高级中学模拟作文点评 作文题目: 窗外,雨依旧下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请自拟标题,并以此为开头,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春雨的诉说周江胜 窗外,雨依旧下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春天,最多的莫过于雨,一下就...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 “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较高境界
意境是文章所描绘的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
中考写作辅导:寻找素材 【技法点拨】 “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华丽,它引以自豪的是内容,不是虚饰
”(莎士比亚)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
素材的高下决定了作文质量的优劣
话题作文“日历”指导与优秀习作点评 [文题展示]日历是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
这本子总是被我们一页一页地翻去了
翻去的日历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什么感受和思考呢?请根据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2、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常见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审题要从多角度出发,多加挖掘
2、立意要力求新颖、深刻
中学生最喜欢的100个哲理故事(3) 【寓言典故】杨布打狗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一次穿了件白布褂子出去,天突然下起了雨
杨布就脱了外衣,穿着里面的黑布衬衣回来了
他家的狗仿佛看见陌生人似的,对着他狂叫不止
杨布大怒,拿起一条木棍要揍它
初中作文素材:学生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到学生作文上,便是没有材料难以写出作文
巧妇如何储米又如何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呢?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又如何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呢?这就是我要说的“巧妇要善为有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