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犬儒主义的起源、概念和研究视角,毕业论文

3997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分析犬儒主义的起源、概念和研究视角 一、犬儒主义的起源 现代犬儒主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和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古希 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犬儒学派[8][9]

对于犬儒主义(C师cism)这词来源 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犬儒主义本身来自希腊词狗(Kyon),在希腊语中,“犬 儒主义者”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在拉丁语中,它的意思是“狗”,犬儒主义者 由于非传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被比喻为狗(Navia, 1995);有人认为犬儒主义 来自雅典附近一个名为C”osarges的小镇,在那里犬儒主义者建立了他们最初 的学派[’0]

第一个犬儒主义者是安迪斯森那斯,他最初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但后来被 他的学生戴奥真尼斯超越,戴奥真尼斯是希腊哲学家,他因在白天提着油灯帮安 迪斯森那斯找到了一个诚实的人而闻名[’01

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作为安迪斯 森那斯的追随者崇尚无所求、独立、抑制欲望和修炼[8]

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古希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犬儒学派对当时人们 追逐权力、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8]

早期的犬儒主义者蔑视 社会制度,并从话语和行为两方面低毁社会制度

他们认为人类生活的自然单位 是人而不是组织,即使是那些仁爱机构,如宗教和政府都是非自然的,也是不必 要的

他们公开污蔑这些机构,利用戏剧性和裹读的表演引起人们的注意,用冷 嘲热讽的挖苦话、流言、段子、绰号及调侃等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川

幽默是犬儒 主义者最爱用的武器,有特权和有势力的人是犬儒主义者最爱攻击的对象

“他 们持续关注社会地位的偶然、意外性特征和物质成功的短暂、临时性报酬

他们 通过取笑支持社会结构的荣誉与羞耻的表面准则,以此来斥责权威、统治、不公 平的社会结构,他们竭尽所能贬低、低毁特权者,并以揭露计划行动背后的隐秘 动机而高兴”(Maek, 1993)[川

从一开始,犬儒主义既是一种思想流派又是一种生活方式(More, 1923)[’2]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犬儒主义者生活节俭朴素,认为人们的习俗或者传统惯例是 非自然的,应该尽量避免,主张应以一种独立和自我满足的方式生活,因为他们 认为独立和自我满足是好生活的标志

他们拒绝社会标准,穿粗布衣服,直接用 手喝水而不用杯子

甚至据说戴奥真尼斯生活在浴盆中,而不是屋子里「’0]

随着其他的希腊哲学家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一多德越来越广泛的受 到崇拜和追随,犬儒主义不久就消亡了

然而,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道德堕落期 间,犬儒主义复兴了[71

新的犬儒主义学派不再强调独立、抑制欲望和修炼,而 是对传统、社会主流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无情的嘲弄[8]

犬儒主义的这种表达方 式和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代犬儒主义者明白坚持伦理道德标准是没用的,远 离自认为充斥控制欲和权力欲罪恶的主流社会(Kanter和Mirvis, 1989)[’l

此 外,现代犬儒主义者表现出冷漠和顺从,而很少去推动组织变革[4]

二、犬儒主义的概念 国外学者主要是以不同学科背景为基点对犬儒主义进行研究,例如社会学、 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犬儒主义研究从一般性犬儒主义研究(例如针对人性的犬 儒主义)到特定性犬儒主义研究(例如针对特定的组织及其制度、特定行业、工 会、工作、组织领导者、组织变革、政府、媒体的犬儒主义)

正因为其多学科 的交叉研究背景,因此犬儒主义在不同的应用层面,其定义不尽相同

研究者一 般将犬儒主义看作个人特质、情感、信念或态度(Andersson, 1996)[’3]

当前 学者们对犬儒主义的界定还处于特征描述阶段,没有形成研究者公认的权威定义 (张士菊和廖建桥,2007)[‘4]

犬儒主义的概念,理论上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个性观或者人格 特质观,认为犬儒主义是一种稳定、固有的人格特质,是对人类整体贬低的、负 面的观点,我们fL乎不能改变个体的犬儒主义水平

例如eook和 Medley(1954) 指出:犬儒主义是对他人的敌意观点,认为他人是不诚实、不真挚、不值得信赖 和懒惰的[10]

Bare几ot、nodge、o亦lstrom和 williams(1959)指出犬儒主义是 一种对人性普遍的负面观点,认为他人是可恶的、骗人的、自私的[’9]

英国牛津 词典(1989)将犬儒主义者定义为“对人类动机和行为的忠诚或好意表示不信任, 习惯于用嘲笑和挖苦的方式表达其态度;是一类用挖苦的方式挑错误的人”【’】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Abraham(2000)指出个性犬儒主义是个体固有的稳定的特质,反映了对人类整 体的负面感知,认为世界上充满了自私、无情、不诚实、有阴谋的人,对他人普 遍的不信任,其特征是愤世嫉俗的蔑视和脆弱的人际关系[20]

第二种观点是状态观,大多数研究者把犬儒主义视为一个更具情境性和特定 性的概念,他们从社会学或者组织的角度将犬儒主义界定为对某个对象或某群对 象所持的不信任、蔑视、厌恶、挫败、绝望和幻灭的态度,犬儒主义是一种状态, 而不是一种固有、稳定的人格特质,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 改变

以下列出了学者对犬儒主义持状态观的代表性定义

Kanter和 Mirvis(1989)指出,美国人的犬儒主义源自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和 政治的动荡,以及早期工业化时代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现代组织中管理者对改 善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食言,并将犬儒主义等同于幻灭(disillusinlnnent),即 无法满足某种生活期望而导致的对社会、制度、政府、他人或者自我的幻灭[’]

whghtsman(1992)从社会学出发把犬儒主义界定为对人类行为一系列一致的信 念或者期待,是对人类整体看法的一部分,犬儒主义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生哲学, 是理想主义的对立面,不相信他人是可信赖和诚实的122]

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犬儒主义有特定的对象,例如大型 组织、特定行业、单个公司、工作、变革努力、工会或管理层

Stem等人(1990)指出工作犬儒主义是一种认为工作令人压抑、无回报和 不值得努力的态度,以及“公司不关心雇员,大多数工作不值得雇员投入地去做” 的观念[20]

Bateman等人(1992)指出犬儒主义反映了对权威和组织的负面、不 信任的态度,同时指出:通常,针对某个群体和组织的犬儒主义会迁移到其他对 象,如对某个组织领导人的犬儒主义会迁移到针对其他组织的领导人[27]

Guasteno等人 (1992)把对商业的犬儒主义定义为特定的负面态度,并指出犬儒 主义和稳定的人格特质不相关[28]

Graham(1993)指出组织犬儒主义是一种态 度,包含员工对自己所雇佣组织的临时性的评价,而不是固有的人格特质,这些 评价随着时间推移,会随着组织状况的变化而变化[‘5]

劫 dersson(1996)[’3]、 Andersson和Bateman(1997)[29]指出:犬儒主义既是一种一般的态度,又是一 种特殊的态度,表现为挫败感、绝望、幻灭,以及对个人、团体、理念、社会习 俗或制度的蔑视和不信任;员工犬儒主义是挫败感、绝望和幻灭的态度,以及对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管理者和/或工作场所其他实体的蔑视和不信任;犬儒主义可以指向 特定的对象,也可以指向许多对象,例如商业组织、管理者甚至人性;员工犬儒 主义一般针对的是工作地的特征,例如高级管理层和特定的企业组织;员工犬儒 主义代表一种习得性信念,是某种经历的结果

为了抓住犬儒主义的本质,同时为犬儒主义的测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Dean、BrandeS和 Dh~adkar(1998)整合了以往研究,提出了新的犬儒主义概 念

他们将组织犬儒主义定义为员工对雇佣组织的负面态度,由信念、情感和行 为三个维度构成:一是对组织缺乏诚信的信念;二是对组织的负面情感;第三, 与信念和情感相一致的对组织的低毁和批判行为川

同时,他们强调组织犬儒主 义是一种状态变量,当员工面临新的经历和体验时,组织犬儒主义可以随着时间 而变化[’]

这个定义强调了几点:(l)基于态度的研究框架,组织犬儒主义是一 种状态而不是人格特质,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2) 组织犬儒主义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类型的工作或者职业,例如警察工作,组织犬儒 主义现象在广泛的职业中都存在,因此扩展了犬儒主义概念;(3)组织犬儒主义 包含三个维度:信念、情感和行为;(4)把个体所雇佣的组织作为犬儒主义的特 定目标和对象

随后实证研究以及相关问卷调查研究多以此定义为基础,例如 Fitzoer欲d(2002)[41]、Johnson和

,Le妙Kelly(2003)[30]、James(2005)[7] 对组织犬儒主义的定义均采用Dean等人 (1998)的态度定义法

Dean等人还对组织犬儒主义的三个维度作了详细解释

犬儒主义者认为组 织行为缺乏公平、诚实、正直,组织发展方向的选择可能基于个人利益,人们言 行不一、不可靠

犬儒主义者经常认为行动背后有隐藏的动机,因此他们预期看 到的是欺骗而不是坦白、直率,也不可能从表面上接受组织决策的官方性解释

犬儒主义者可能会对组织蔑视、愤怒

在想到组织时他们可能会感觉沮丧、失望、 幻灭、厌恶甚至羞耻

所以,犬儒主义是同大量负面情感相关的

组织犬儒主义 的最后一个维度是与信念和情感相一致的对组织的低毁和批判行为,这种行为可 以采取多种方式,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明确说明组织缺乏诚信、组织不忠诚等

员工也经常用幽默,尤其是用讽刺性的笑话表达其犬儒主义态度,或者对组织事 件做出自己的解释,解释的内涵是组织缺乏诚信

犬儒主义者也可能会对组织未 来行为作出消极预测,例如他们可能预测组织提高质量的计划最终是要被放弃的 犬儒主义的起源、概念和研究视角 一、犬儒主义的起源 现代犬儒主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和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古希 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犬儒学派[8][9]

对于犬儒主义(C师cism)这词来源 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犬儒主义本身来自希腊词狗(Kyon),在希腊语中,“犬 儒主义者”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在拉丁语中,它的意思是“狗”,犬儒主义者 由于非传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被比喻为狗(Navia, 1995);有人认为犬儒主义 来自雅典附近一个名为C”osarges的小镇,在那里犬儒主义者建立了他们最初 的学派[’0]

第一个犬儒主义者是安迪斯森那斯,他最初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但后来被 他的学生戴奥真尼斯超越,戴奥真尼斯是希腊哲学家,他因在白天提着油灯帮安 迪斯森那斯找到了一个诚实的人而闻名[’01

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作为安迪斯 森那斯的追随者崇尚无所求、独立、抑制欲望和修炼[8]

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古希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犬儒学派对当时人们 追逐权力、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8]

早期的犬儒主义者蔑视 社会制度,并从话语和行为两方面低毁社会制度

他们认为人类生活的自然单位 是人而不是组织,即使是那些仁爱机构,如宗教和政府都是非自然的,也是不必 要的

他们公开污蔑这些机构,利用戏剧性和裹读的表演引起人们的注意,用冷 嘲热讽的挖苦话、流言、段子、绰号及调侃等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川

幽默是犬儒 主义者最爱用的武器,有特权和有势力的人是犬儒主义者最爱攻击的对象

“他 们持续关注社会地位的偶然、意外性特征和物质成功的短暂、临时性报酬

他们 通过取笑支持社会结构的荣誉与羞耻的表面准则,以此来斥责权威、统治、不公 平的社会结构,他们竭尽所能贬低、低毁特权者,并以揭露计划行动背后的隐秘 动机而高兴”(Maek, 1993)[川

从一开始,犬儒主义既是一种思想流派又是一种生活方式(More, 1923)[’2]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是如何形成的,并对它们与情感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0]

因此,为了 更清晰的阐述犬儒主义,我们采用Dean等人对犬儒主义研究的五大分类法,对 以往犬儒主义研究进行回顾

(一)个性犬儒主义(personalitye”ieism) 最早对犬儒主义的研究采用人格特质研究取向,提出犬儒主义是一种稳定、 固有的人格特质,是对人性的一种整体看法,由cook和 Medlcy(1954)所提倡, 并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minnesotamultiphasiepersonalityinvento理,简称 MMPI)中的敌意量表(Ho)来作为测量犬儒主义的工具,同时指出:犬儒主义 是对他人的敌意观点,认为他人是不诚实、不真挚、不值得信赖和懒惰的[’0]

Graham(1993)指出在MM护中得分高的人认为他人是不诚实、自私、无情的, 怀疑他人的动机,对他人怀有敌意、有戒备心,并且不相信任何关系,他们倾向 于不友好或者不愿意帮助他人[’5]

除了它的负面内涵,犬儒主义被视为一种正常 的人格特质,而不是一种精神病理学状况〔’“]

许多心理学方面对犬儒主义的研究建立在cook和 Medley(1954)基于MMIP 量表的敌意概念基础之上,运用MM护量表中的敌意量表(Ho)来测量犬儒主 义,犬儒主义的对象都是普通大众(Costa、Zonderman、MeCare和Williams, 1986;Greenglass和Julkunen,1989;Barefoot、Dodge、Dahlstrom和Williams, 1959;Abraham,2000)[10]

Costa、zonderman、McCare和Williams(1986)指 出犬儒主义是对人类本性卑贱、低下的观点[’7]

Greenglass和Julkimen(1989) 指出是Cook和Medley的敌意概念,而不是公然的敌意行为反映了犬儒主义的 敌意

他们进一步指出犬儒主义的敌意表现为对他人高度的不信任以及有更大的 压力,但是并没有公开表现出敌对或破坏的攻击行为[’8]

Barefoot、Dedge、 Dahlstrom和 Wiiliams(1989)指出犬儒主义是一种对人性普遍的负面观点,认 为他人是可恶的、骗人的、自私的〔’9]

Abraham(2000)指出个性犬儒主义是个 体固有的稳定的特质,反映了对人类整体的负面感知,认为世界上充满了自私、 无情、不诚实、有阴谋的人,对他人普遍的不信任,其特征是愤世嫉俗的蔑视和 脆弱的人际关系[20]

O’hair和Cody(1987)对犬儒主义的研究建立在马基雅弗利基础之上,指 出犬儒主义认为他人是不可信赖、卑劣的,想要某物的真实动机只有自己知道[‘”]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因为代价太高了

最后,还可以用非口头的形式表示其犬儒主义态度,如古怪的 表情、滚动的眼球、傻笑和冷笑等肢体语言[‘]

Johnson和o’Le脚一Kelly(2003)在Dean等人和Andersson定义的基础上, 暗示在雇员感知到组织缺乏诚信时,组织犬儒主义就存在

犬儒主义不仅仅是消 极的人带到组织的情感,而是工作背景下的经历塑造而成的[30〕

James(2005) 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组织犬儒主义定义为员工对雇佣组织的态度,表现 为负面的信念、情感和相关的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个人和/或社会经历的结果; 组织犬儒主义是一种负面的工作态度,而不是固定的个人特质,是随时间而变化 的指向组织的个人状态;同时,组织犬儒主义受到情境和个性因素的共同影响, 特定的情境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利于组织犬儒主义的产生和发展l7]

我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定义

梁素君(2002) 把员工犬儒主义看作对组织、组织里的管理阶层与其他人持有负面态度,员工相 信组织存在严重问题,由于决策者的自私自利,使得问题无法解决,对公司持冷 淡的态度甚至采用暗中破坏手段[23]

江亭儒(2003)指出组织犬儒主义成员怀疑 组织诚信,认为组织是无法信任的,并将负向事件进行组织归因,认为组织必须 为此负责[23]

黄怡祯(2006)指出,员工犬儒主义是一种在工作场所中所产生的 负向态度,主要针对组织、主管,并认为组织、主管是基于组织利益或个人利益, 违反诚信、公平及诚实原则,而使员工对组织、主管产生悲观、讽刺、批评及不 可信赖、不信任的想法123〕

三、犬儒主义的研究视角 Dean、Brandes和 Dhoadkar(1998)将以往犬儒主义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 五种:(l)个性犬儒主义(personalitye”ieism);(2)社会/制度犬儒主义 (soeietal/institutionale”ieism);(3)职业犬儒主义(work/oecupational c”ieism);(4)员工犬儒主义(emplo邓ee妞ieism);(5)组织变革犬儒主 义(

rganizationalchange

ynicism)〔’]

其中后两种皆是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领 域范畴,以员工为出发点来探讨犬儒主义的产生及其影响

五种形式的犬儒主义 内容各不相同,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交叉(Dea

等,1998)川

Abraham (2000)赞同此分类法,同时从理论上阐述了工作场所中这五种形式的犬儒主义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他们对于犬儒主义的定义不同于其他的心理学方法,因为他们指出犬儒主义者为 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或者确实会以马基雅弗利方式积极主动的操纵他人

而 许多对犬儒主义的心理学研究更多的强调犬儒主义是个体对人类总体的负面认 知,而不是积极主动的操纵他人[’0]

总而言之,犬儒主义在社会心理层面的研究中被看作一种稳定、固有的个性 特质,一般用Cook和Medley的敌意量表(H

)或者各种各样对H

修改的量 表来测量个性犬儒主义水平

许多心理学方面对犬儒主义的定义是:犬儒主义是 对人类整体贬低的、负面的观点,认为他人是不诚实、不关心他人、自私或者不 值得信赖的,因此不值得交往,其特征是愤世嫉俗的蔑视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但 是并没有公开表现出敌对或破坏的攻击行为

许多心理学方面对犬儒主义的研究 建立在eook和Medley(1954)基于MMIp量表的敌意概念,除了o’hair和Cody (1987)对犬儒主义的研究建立在马基雅弗利基础之上

许多心理学方面都把普 通大众作为犬儒主义的对象

个性犬儒主义是唯一内在的、具有稳定特征的犬儒主义形式,是其他犬儒主 义研究的先驱(Dean等, 1998)川

在个性犬儒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学者对其他 形式的犬儒主义也进行了广泛研究

(二)社会犬儒主义(societal/institutionale”ieism) 社会犬儒主义又称制度犬儒主义

一些学者例如Kanter和Mirvis从社会取 向来研究犬儒主义,他们的研究可以看作社会犬儒主义的研究川

按照Kanter和 Mirvis(1989)的观点,美国人的犬儒主义源自二十世纪美 国社会和政治的动荡,以及早期工业化时代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现代组织中管 理者对改善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食言,并将犬儒主义等同于幻灭 (disilfusionmeni),即无法满足某种生活期望而导致的对社会、制度、政府、他 人或者自我的幻灭[4]

他们指出犬儒主义的形成是很简单的:激起人们的希望, 使人们失望,利用人们直到使人们感到幻灭[4]

他们也指出了经常使人们感到幻 灭的组织生活四个方面的感知:(l)报酬系统被非法操纵;(2)管理者不可信任; (3)组织不关心员工;(4)组织时间非常珍贵

针对员工关注的这些问题,管 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向员工解释报酬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使坚 定的原理经得起检验,可被证实;营造组织大家庭气氛;让员工对自己的时间有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更大的控制权[4]

Kanter和Mi州 s(1991)进一步指出犬儒主义的形成有三个核心因素:(l) 对自己或他人有不现实的高期望,进而形成对社会、制度、政府以及未来的高期 望;(2)对自己或他人有失望事件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挫败、沮丧、被人背 叛的情感;(3)幻灭—失望感、挫败、被人欺骗或利用感[3]

Kanter和 Mirvis(1989)的研究是针对人们对他人的总体印象进行的,他们 指出犬儒主义者思想封闭、幻灭,诽谤交往的人,认为人类都是自我中心和自我 服务的;工作中的犬儒主义者深深怀疑管理者言论的真实性,认为管理者只要一 有机会就会利用他们[4]

同时,他们指出犬儒主义己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的内在特 性,43%的美国工人对人类本性和工作持高度的犬儒主义态度[4]

因此,他们的 犬儒主义定义和个性取向的犬儒主义定义有一些重叠

虽然Kanter和Mirvis (1989)认为犬儒主义是一种内在特征,但犬儒主义是由社会和组织问题造成的, 犬儒主义的程度是可以被管理的,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建设等来应对犬儒主 义

此与个性观认为个体本身具有敌意,犬儒主义是一种稳定、固有的人格特质, 我们几乎不能改变个体的犬儒主义水平有所差异

Abraham(2000)认为社会犬儒主义可以看做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社会性契约 破裂的产物120]

这些社会契约主要包括个人被赋予有稳定的工作权、房屋所有权、 财富增长和负担得起大学教育,以及子女会获得良好的经济前景等

如今这些契 约己被彻底打破,个人感到社会道德沦丧,信任系统破坏,信任他人是有风险的

社会犬儒主义者的特点是疏远社会和经济制度,认为他们不好的命运的根源是社 会和经济制度,对未来的绝望导致他们关注短期利益,例如对于每一个工作安排 和机会,他们都采取“它对我有什么好处”的自我服务的态度,从而导致有限的 工作投入和痛苦感

个人嫉妒自己的同行,嘲弄、蔑视他人的成功,将他人的成 功归因为关系和运气 [14][20]

梁觉(2005)提出的变项名称“猜疑” (socialcynicism)类似于西方社会取 向的犬儒主义,是指一种人们对人性的负面信念,并将此信念作为生活之依据, 而常导致有不愉快感受,认为人们常剥削他人以及不信任社会制度的想法;因此, 对社会的建构、有权势的人以及不同类别的人,存有怀疑及不信任的认知[23]

(三)职业犬儒主义 (work/oeeupationaleynicism)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来,组织犬儒主义者通常会产生大量疑问并琢磨其他雇员的想法

玩笑和谈话的 内容会暴露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医疗服务业是导致犬儒主义挫败感和未来期望 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 Meyerson(1990)发现犬儒主义者并不总是 完全绝望

实际上,多数犬儒主义评论总会附带就像事情并不真的那样糟糕的评 价

总体来讲,犬儒主义是一种社会所不希望的态度,对于社会服务从业人员来 说,是一种员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策略

犬儒主义的积极一面表现为顺从管理 者和组织的某些决策,有害的犬儒主义表现是自我挫败和冷漠,而后者和倦怠研 究更为一致[7][’4]

Abraham(2000)理论分析指出职业犬儒主义来源于互动压力和角色冲突, 职业犬儒主义与倦怠相关

在特定服务业,员工把职业犬儒主义作为处理和顾客 的互动压力的一种方式,这里职业犬儒主义概念相当于倦怠的去个性化维度,其 主要特征是情感麻木、冷漠、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导致雇员去个人化或疏远 顾客,在社会工作者、警察和精神病治疗员工中很明显

例如服务人员面对的就 是各种问题,多数反馈是负面的,互动对象往往不配合;警察要面对因处于生活 困境而心怀敌意的市民;空乘人员在受到粗鲁刁蛮乘客的侮辱后仍要保持迷人而 友好的姿态,这些工作经历使人对工作持犬儒主义态度

职业犬儒主义形成的另 一原因是角色冲突,其特征是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冲突、不一致

如收银、儿 童保育和文秘等职业要求员工充满情感,可能与实际的感受相冲突

假装是应对 策略之一,职业犬儒主义采用伪善的形式来维持表演性的商业化情感与被压抑的 自我之间的平衡[7][’4][20]

(四)员工犬儒主义(employeec”ieism) 除了警察犬儒主义之外,有关工作中犬儒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学者 (Brand, 1997)[‘0]

他们对犬儒主义的研究主要在企业组织层面展开,集中于 组织犬儒主义以及特定形式的犬儒主义—组织变革犬儒主义

他们的理论建立 在期望、归因或者态度研究之上,除了Goldner等人 (1977)的研究建立在社会 学基础上,借用Merton的适应性反应概念,认为犬儒主义是对社会结构反常状 态(Dur比eim提出)的适应性反应[’01

Goldner等人虽然被认为是社会学家,但 是他们的理论被认为是最早探讨组织犬儒主义影响的研究之一,尤其是组织犬儒 主义对拥有很强信念系统的机构的影响[7]

他们关注把组织的动机和结果联系起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响、警察工作的理想、警察工作的行为(Anson、Mann和Sherman1986),决策 制定者、规则、法律制度、民众对警察的尊敬(Regoh、crank和形vera, 1990), 警察组织、局外人、警察承诺(Re即11、eulbertson和er毗, 1991)[‘“]

O’Connell和  HolzmanAnnandi(1986)将警察犬儒主义的对象分为两类: (l)组织(组织犬儒主义);(2)服务的人民跟执法(工作犬儒主义)

这个 研究是第一个涉及组织作为犬儒主义的对象,同时把组织犬儒主义和工作犬儒主 义做了详尽区分

他们的研究证实,工作犬儒主义和组织犬儒主义一起创造了四 种适应方式,尽管这四种适应方式相关,但工作犬儒主义和组织犬儒主义的关系 并不像原来说的那样是一个构成要素[68]

2.社会服务领域的职业犬儒主义 现有研究集中讨论了社会服务领域的职业犬儒主义的来源,学者的研究较为 一致,即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互动压力导致了职业犬儒主义,且职业犬儒主义 与工作倦怠相关

在社会服务领域,犬儒主义通常被作为伴随着工作倦怠而产生的态度,是助 人行业中员工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的表现【’3]

因此,服务业被认为是容易出现员 工犬儒主义的职业领域

stevens和

, Neill(1953)及Meverson(1990)的研究 对于理解社会服务业的犬儒主义具有很大帮助【7]

stevens和o’ Neiln(1983)用 期望理论和倦怠理论来研究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犬儒主义

雇员对工作努力程度与 结果之间无关的预期是工作犬儒主义的主要原因变量,特别是那些为残疾人服务 的员工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病人不可能完全康复,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病人身上 看不到任何结果[7]

stevens和o’Neil1进一步指出,未得到满足的期望和必要资 源的缺乏都会产生挫败感和对服务对象的犬儒主义态度,指向顾客和资源缺乏的 犬儒主义会使员工失去个性,远离那些被认为令人绝望的环境[v1

Meyerson(1990)对犬儒主义的维度进行了探究,是为数不多的定性研究职 业犬儒主义的学者之一

她指出,社会服务员工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来源于社 会对他们的要求和执行任务少量的资源之间的不平衡和感知的矛盾,角色模糊和 角色冲突都代表了挫败感和未满足的期望,进而导致了对需要帮助的顾客或者病 人的犬儒主义态度

她认为,长期直接观察员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同事关系和工 作犬儒主义情感的独特表现方式

犬儒主义通常以玩笑和冷嘲热讽的形式表达出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特定职业领域的犬儒主义研究比社会心理层面的犬儒主义研究约晚10年,是 组织犬儒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Jmaes,2005)l7]

该领域的研究与我们现 在所说的组织犬儒主义尤其相关,因为该领域的研究者认为,犬儒主义形成于特 定的环境中,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将犬儒主义定义为受环境因子(如职业特性) 影响的非内在个人特质

Beeker和Geer(1961)指出,犬儒主义形成于特定的环 境中,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因此犬儒主义也只会出现在这个特定环境领域中,不 会超出这个特定环境边界[7]

与一般的组织犬儒主义研究不同,职业犬儒主义研究者关心的是员工犬儒主 义的职业特征及其影响,他们没有将其推广到特定职业边界以外

职业犬儒主义 的研究集中在警察和社会服务领域【71

早期对职业犬儒主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 警察领域的研究(Brandes等, 1999)[34]

1.警察工作中的职业犬儒主义 最早由Niedethofl七 r(1967)发展的警察犬儒主义研究为后来的职业犬儒主 义及其相关的研究拉开了序幕[7]

Niederhoffe:(1967)将警察犬儒主义定义为是 由于社会结构反常状态而产生的现象,使警察专业化的工作面临角色模糊及角色 冲突压力,身为警察对于服务的人民及执行的法律有轻蔑及不信任感,并且对警 察工作丧失自我的骄傲和成就感[7][2’]

这里,犬儒主义者为属于特殊职业的警 察,其目标物是服务的人民和执行的法律

他指出,警察更容易持有犬儒主义, 一旦拥有了犬儒主义,他们对人民、社会甚至他们自己都失去信任[24l

Niederhoffer使用Dur比eim提出的社会结构反常状态(或者说是混乱)这个 概念试图理解城市警察的困境,他们的困境是由于己经建立的社会秩序的变化而 导致混乱引起的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尤其是新价值观正在取代社会系统旧 价值观,社会结构反常状态(或者说是混乱)产生了,其特点是准则丧失、冷漠、 混乱、挫败、疏远和绝望[24][34]

随后,大多数学者对警察犬儒主义的研究都基于Niederhoffer(1967)的研 究基础之上,对警察犬儒主义的定义都采用Niederhofl笼 r(1967)的定义,并指 出了各种各样警察犬儒主义的对象,例如警察对工作的奉献、警察团结、警察教 育和培训、公众、组织职责(Regoli,1976),他人对警察工作的影响、警察工 作的最终目标、警察工作的行为(Regoli和Poole, 1979),他人对警察工作的影 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员工犬儒主义此研究概念是由 Andersson(1996)[‘’]、劫dersson和Bateman (1997)[29]所发展的,并指出:员工犬儒主义是挫败感、绝望和幻灭的态度,以 及对企业组织、管理者和/或工作场所其他实体的蔑视和不信任;员工犬儒主义 一般针对的是工作地的特征,例如高级管理层和特定的企业组织;员工犬儒主义 代表一种习得性信念,是某种经历的结果

Abraham(2000)指出员工犬儒主义 指向大型商业组织、高层管理者和工作场所中的其他实体;负面情绪是其显著特 征,如对以上对象的藐视、灰心和失望;不平等感是员工犬儒主义与其他类型犬 儒主义的主要区别[20]

(五)组织变革犬儒主义(organ七 ationalehangee”ieism) 当犬儒主义指向更具特定性的实体—组织变革努力时,学者就把它称为 “组织变革犬儒主义”

当今流行的管理书籍、商业杂志、报纸充满了快速变革 的建议和案例、如何避免变革失败、个人如何应对变革等等

变革犬儒主义是组 织犬儒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7]

过去有关组织变革犬儒主义的研究中,最早是由认厄nous、ReicherS和Austin (1994)提出,认为员工之所以会产生犬儒主义态度是由组织的问题造成的,并 指出变革犬儒主义是对未来组织变革努力想要成功的悲观想法,包含了对变革者 的负面归因,认为变革当局是无能的、懒惰的或者两者皆有[31]

随后、乞nce、Brooks和Tesluk(1996)指出,组织变革犬儒主义是一种习 得性信念,认为事情比现在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 组织系统、领导者、技术缺陷或者他人,变革和改进努力很可能会失败,这样理 想不断和现实脱节132]

该定义强调了三点:(l)事情比现在可能会有所好转;(2) 变革和改进努力很可能会失败;(3)把变革和改进努力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不同于认厄nous等人 (1994)认为的组织问题是固定的、不可改善的,他们指出 犬儒主义者认为事情比现在可能会有所好转,组织情况是可以改善的,变革失败 并非如Wanous等人 (1994)认为的是组织问题,而是组织没有能力去获得改善

认厄nous、Reichers和 Anstin(1997)指出,组织变革努力是犬儒主义最适合 的对象;与组织变革有关的犬儒主义是一种习得性的态度,变革犬儒主义对变革 领导者失去信心,是对过去没有完全成功或者没有明显成功的变革努力的历史性 反应

同时,他们明确将因组织变革所产生的犬儒主义态度,分为两个要素作说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明:一是对组织未来变革成功持悲观态度;二是对领导人的负面归因,把变革失 败归因于变革者缺少促使变革成功的动力和/或能力[33]

随后,大多数学者有关 组织变革犬儒主义的研究均采用Wanous等人 (1997)提出的两维度的组织变革 犬儒主义定义

认厄nous等人在2000、2004年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组织变革犬 儒主义包含以上两个维度[2][9‘]

但是,也有少数学者对他们的定义持异议,例如stanley(一995)[,,]、Me界r 和stanlcy等人(2005)136]指出,变革犬儒主义是怀疑管理者对组织特定变革的 动机;管理犬儒主义是怀疑管理者决策或者行为的动机;人性犬儒主义是怀疑他 人决策或者行为的动机;变革怀疑主义是怀疑变革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目标即变革 能否成功

他们主要从对变革动机的怀疑来定义变革犬儒主义,从对变革成功的 怀疑来定义变革怀疑主义,并证实以上几个概念是相关但不同的

(六)文献评述与小结 纵观犬儒主义研究文献,可以发现: (1)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对犬儒主义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犬儒主义的一些 对象例如他人、社会制度、工作、组织、管理者、组织变革

本人认为对犬儒主 义的定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个性观或者人格特质观,认为犬儒主义是一 种稳定、固有的人格特质,是对人类整体贬低的、负面的观点,我们几乎不能改 变个体的犬儒主义水平

犬儒主义研究的五大类中,个性犬儒主义的研究即属于 此类

这些学者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犬儒主义,他们的研究大都属于 一般性犬儒主义研究

第二类是状态观,大多数研究者把犬儒主义视为一个更具 情境性和特定性的概念,他们从社会学或者组织的角度将犬儒主义界定为对某个 对象或某群对象所持的不信任、蔑视、厌恶、挫败、绝望和幻灭的态度,犬儒主 义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固有、稳定的人格特质,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受到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社会犬儒主义、职业犬儒主义、员工犬儒主义和组织变革 犬儒主义的研究都属于此类

(2)过去对企业组织方面的犬儒主义,除了组织变革犬儒主义外,在命名上 并不一致,例如劫 dersson(1996)[13]、劫dersson和Bateman(1997)[9]、梁素 君(2002)[2,]、黄怡祯(2006)〔2,]以员工犬儒主义来命名,Dean、BrandeS和 Dharwadkar(1995)[l]、Johnson和

’Lea仃一Kelly(2003)[30]、James(2005)[7]、 工作场所感知、组织犬儒主义与组织效果的关系研究 江亭儒(2003)[23〕以组织犬儒主义来命名

为了方便后续研究,在此,我们对“员 工犬儒主义”和“组织犬儒主义”不作区分,把它们当作是同一个概念,并且它 们都是狭义的概念,不包括组织变革犬儒主义

综上所述,结合Dean、Brandes和Dharwadkar(1998)[’]、James(2005)[7] 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以将组织犬儒主义定义为员工对组织的态度,表现为负面的 信念、情感和相关的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个人和/或社会经历的结果

组织犬 儒主义由信念、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构成:一是对组织缺乏诚信的信念;二是对 组织的负面情感;第三,与信念和情感相一致的对组织的低毁和批判行为

组织 犬儒主义是一种负面的工作态度,而不是固定的个人特质,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指 向组织的个人状态

同时,组织犬儒主义受到情境和个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定 的情境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利于组织犬儒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来的组织信念,若组织领导者的动机不与利他的组织信念系统相联系,对于组织 将是一个威胁

Goldner等人 (1977)的研究建立在社会学基础上,提出了犬儒主义思想 (c” icalknowledge),并指出犬儒主义思想是这样一种思想:利他行为或者组织 程序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持现存当局的合法性或者保持组织、制度结构

同样的, 组织成员经常对他们没有得到直接信息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情况做出自己的解释, 不然这些组织情况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的解释可能基于利他的假定

削弱 这些利他假定的思想也是犬儒主义思想[25]

犬儒主义认识削弱了对个人陌生环境的正面设想

Goldner等人进一步指出 犬儒主义思想否定动机的善良和真挚,进而导致对组织的犬儒主义

他们认为把 犬儒主义和理想幻灭区分开来是必要的,对组织信念系统产生威胁的一些因素通 过制造现实主义而不是犬儒主义可能破坏组织承诺

例如,对医疗过程无效的现 实认知可能破坏医学学生的承诺,但不必然导致犬儒主义

因此,现实主义知识 的产生可能损害组织承诺和理想主义者的信念,但不必然导致犬儒主义[2s]

Goldner等人 (1977)研究的贡献是提出的犬儒主义思想关注组织的动机而 不是个人特征【7]

同时,他们认为犬儒主义是组织和组织变革过程的一种普遍现 象

犬儒主义思想既是机构、制度变革的产物又是机构、制度变革的制造者

但 是,犬儒主义的发展并不独立于机构信仰的崩溃

Goldner等人指出犬儒主义和 组织政治感知相关

犬儒主义对组织特别有害因为它使人们怀疑组织目标的利他 性,人们经常认为高层官员的行为都是出于政治动机[z5l

Goldner等人 (1977)的研究10多年后,组织犬儒主义才得到了广泛关注, 从学者、从业者到普通的美国大众,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Kanter和Mirvis (1989)基于对美国员工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而著的书—《犬儒主义美国人: 不满意的生活与工作》l7]

调查研究揭示了为什么犬儒主义在工作场所普遍流行

他们发现,当今雇员的主要特征是自私自利和机会主义,43%的美国工人对人类 本性和工作持高度的犬儒主义态度,犬儒主义者表现出普遍的不信任和对他人的 负面认知

前述的研究有助于把组织中的犬儒主义现象放到重要位置[7]

Kanter和 Mirvis(1989)开创性研究之后,学者们对组织中的犬儒主义给予了广泛关注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