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

3997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摘要]日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

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

它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日语汉字 语言文化 影响巨大 一、引言 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

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

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

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

在国外(主要是日本)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

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

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

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还不多见

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有鉴于此,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通过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

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 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金田一春彦:1983),意大利语2年、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花费8年时间

日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日语学习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

众所周知,英语字母为26个,俄语也只有33个

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姑且不论,光常用汉字就有1945个

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收录汉字50,292个(包括异体字)

除此之外,汉字的书写(个别字达到30余划,如:「鬱」),汉字的读音(有的竟达十几种之多,如:「生」)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

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花费的精力越少越有利于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现状 有鉴于此,日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

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要远远少于日本

但真正点燃日语改革论这一导火索的是,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

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松井嘉和1994:62)

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以福泽谕吉、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如不限制汉字,使文字简单化,日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

当时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

被美誉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汉字是世界最坏的文字”

1946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了“废除汉字”的社论

可是,日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义公布了容许使用的“当用汉字”1,850字

1981年,日本政府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

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3,200字

1990年版日本JIS汉字(日本工业标准)中共收入汉字6,355字

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汉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

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 众所周知,汉字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了记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入日本

由于汉字的输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

同汉字一起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调查(宫地裕:1996),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

它遍布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例如: 食物:豆腐 煎餅 饅頭 茶 菓子 納豆 牛乳 植物:大豆 牡丹 林檎 菊 芭蕉 西瓜 動物:駱駝 獅子 白鳥 豹 象 蜜蜂 道具:屏風 障子 尺八 門 玄関 辞書 手帳 人体:心臓 肝臓 腎臓 肺 脳 抽象:自由 民主 貧乏 正直 意外 哲学 数詞:一 三 十 百 千 万 枚 本 匹 個 日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书写的

汉语词汇来自中国应属外来语,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

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制汉字”

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

回顾日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

可以说,汉字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之中

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

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割断了历史、隔断了过去的日本文化与今日日本文化的联系

况且,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连

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产物,并不因政府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

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 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 从音节的种类看,英语约3,000个,汉语是411,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644个

日语的音节只有103个(有人认为117个)

日语音节数量少、结构单一(绝大多数为元音)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

如:发「コウ」的音有「公、校、項、口、高、候、購、甲、紅、江、好、恒、効、香…」(汉语中的发音是各不相同的)等共计64个

「ハカル」有「证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