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凉茶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凉茶文化调查报告

3997
    


来源:
Licence:
联系:
分类:
平台:
环境:
大小:
更新:
标签:
联系方式 :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限免产品服务请联系qq:1585269081

下载APP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下载 ×

下载APP,资源永久免费


如果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联系站长,联系方式在下方。

免费下载 ×

下载论文助手APP,资源永久免费

免费获取

如果你已经登录仍然出现不能下载的情况,请【点击刷新】本页面或者联系站长


项目名称:关于广东凉茶文化现象的调查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一、已收集的本项目信息资料 1、历史最早的广东凉茶是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

2、凉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 ,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名扬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3、上溯中国信史,凉茶发明人之一乃中华凉茶始祖成汤,凉茶并不是茶而成汤仍称谓为茶-荼,是指药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植物饮品;成汤凉茶药食同源君一臣三佐九之配伍和炮制,制之大也,计九鼎;何以君一而臣三佐用九耶,是一方之中计止十三味,乎名为大而非大也;不知大方者,非论多寡,论强大耳;成汤凉茶以君臣扶正,佐使去邪,味甘、微酸、略辛、咸苦不察,这是中华凉茶始祖丁成汤的功德,其军中实践上溯中国信史计3629年以上(=公元前1617年之前+公元2012);其保密措施比可乐要早3504年以上(=3629年以上-可乐125年);中华凉茶发明人先驱三皇五帝,其单方(君)上溯伏羲,与“羲皇故里”有关;凉茶历史大于5000年;这也是炎黄子孙应该知道的药食同源之历史传承和真相

4、2005年底,凉茶已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因凉茶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国家的凉茶强制性标准正在研究中,将有利于规范全国凉茶市场,但凉茶文化之所以生存至今正是因为街头巷尾的上万家凉茶,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制性标准值得商榷

注释:资料来自网络百度百科 二、项目研究计划 (一)6月27日:利用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初步了解广东的凉茶文化; (二)6月28日:编写调查问卷,准备即将访谈“平安堂”员工林女士的材料,打印60份问卷; (三)6月29——31日:到大街上随机派发问卷,即时回收,完成60份调查问卷的填写; (四)7月1日 :实地访谈林女士,从60份问卷中筛选出有效问卷50份; (五)7月2——3日:整理访问笔录以及摄影材料,统计调查问卷的数据并简要分析; (六)7月4——5日:撰写调查报告 目 录 一、调查目的    …………………………………………………………1 二、调查对象    ………………………………………………………… 1 三、调查方式    ………………………………………………………… 1 四、调查内容    ……………………………………………………… 1—8 五、调查结论    ………………………………………………………9—10 六、调查体会    ………………………………………………………10—12 一、调查目的 了解广东的凉茶文化,体会广东人对凉茶的独特情感以及凉茶对广东人的深远影响,分析凉茶在广东的现状以便更好地传承发扬广东凉茶这一极具地域色彩的文化

二、调查对象 发送问卷对象: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民群众 采访对象:“平安堂”凉茶铺的一名员工 三、调查方式 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四、调查内容 (一)关于广东凉茶的小故事 1、古时岭南高温潮湿,很多人都发热,全身酸痛……当时人们只能用针灸、刮痧、拔火罐等土方法来治疗,疼痛难忍又刮得人身上一排排黑红血印,颇不美观

到了清朝嘉庆元年,广东鹤山乡下有个叫王泽帮(乳名阿吉)的中医,非常勤奋好学

他常常到罗浮山和鼎湖山等地向道长、山民们学习中草药知识,为了寻找一种可以清热解毒的药方,他每天天还没亮就上山采药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煎熬的茶先苦后甘,饮后喉咙感觉舒服,于是他也招呼乡亲们来喝,喝后不久,有病的人慢慢有所好转,第二天再喝一碗,凡喝过药的病人都觉得症状越来越轻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附近的、邻村的都找阿吉取药

一年后,该地区闹疫症、暑瘟(现称流行性脑膜炎),可人们发现常饮用阿吉药茶的人不容易被传染,于是更多的人来找阿吉讨药茶喝

1828年,阿吉来到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今文化公园东侧)开了间小店行医,并销售用大铜葫芦煮的凉茶

两个半人高的葫芦状铜壶,一排青花粗瓷大碗,墙上串串累累挂着火炭母、水瓜壳等干草药,这就是早期王老吉凉茶铺的全部家当,卖的是“水碗凉茶”

王泽帮一生嗜医好药,从白云山采药归来,就在自己开的药材铺里卖药诊症

他的医德非常好,不分贫富,不摆架子,只求为人医病

于是,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的乳名―――阿吉

后来他年纪渐大,阿吉变成了“王老吉”

2、林则徐与王老吉 一年暑天,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整日奔波劳累,不幸中暑困热、咽痛咳嗽

随从人员请来名医开方,服药不见效果,病况日渐加重

于是,有人找到王老吉,王老吉开了药,果然药到病除

为此,林则徐登门答谢,并问及姓名与所用之药

王老吉如实回答:“为你治病的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

”林则徐不禁感叹:“药无分贵贱,不值钱的草药,贫苦百姓更能受益

如果能将药煮成茶,使人随到随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那就更是为大众造福无量啊

”王老吉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开设更多的店铺煲药卖茶

林则徐得知,即命人送来一个大铜葫芦壶,上面还刻上“王老吉”三个大金字

3、毛泽东与王老吉 1925年10月,毛泽东和家人住在广州东山庙前西街

有一天,他在家里同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闲谈

毛泽东说:“我来粤后发觉广州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有很多王老吉凉茶店,‘王老吉’为何物?凉茶又是什么意思?”陈延年说:“我也不太清楚

本人从前苏联归国在广东工作,初时不能适应这里的水土,虚火烧不尽,噩梦夜夜生

后来,地方同志叫我饮了几次王老吉就解决问题了

王老吉大概是一种药茶

”两人说笑了一会,于是一起去喝王老吉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1928年

当时党的内外环境都很恶劣,残酷的斗争令毛泽东极度疲劳,他病倒了,周期性高烧,浑身酸痛,两脚无力

战友们把他抬到福建省永定县苏家坡养病

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当年在广州时陈延年说的王老吉的故事,于是便要贺子珍去买王老吉

在福建哪能买到王老吉呢?贺子珍只好去请朱老总帮忙

好在永定县离广东不太远,通过党的地下交通站很快就把王老吉弄来了

在朱德、永定县委和苏家坡群众的关怀照顾下,毛泽东逐渐康复

参考文献: 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 刘圣宜,《近代广州社会与文化》 (二)调查问卷及统计 1、你的性别是? (三)访谈“平安堂”员工林女士 1、笔者:林女士你好,我想问一下,    广东人为什么要喝凉茶呢? 林:因为广东气候湿热,人们的身体状况和外省人有很大不同,凉茶能够清热解毒,比较适合广东人的体质,而且凉茶是广东的传统饮品,这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笔者:凉茶是中药吗?什么人都可以喝吗? 林:严格来说,凉茶不算是中药,它的药力没中药强,可以强身健体,但要是想用它治病,那就恐怕不行了

还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喝的,一些体质偏寒的人就不适合了

3、笔者:那适合喝的人可以经常喝吗? 林:那当然也是不行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嘛,一些药性不太强的品种倒关系不大,但一些药性较强的对身体影响就很大了

有些人习惯性地一“上火”就猛喝凉茶,这是不对的,“火气”不同,选择的凉茶品种也应该不同才能达到效果,而且都不该多喝

4、笔者:现在凉茶铺的生意相比于以前怎么样?你们会采取一些什么手段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吗? 林:相比于以前,我们的生意难做多了,首先是竞争大了,再者大家都偏向于选择方便且口感好的冲剂颗粒凉茶,我们这种凉茶铺的凉茶相对来说还是偏苦的,这些年真的不比以前了

因此,我们也会顺应市场需要推出灌装、盒装、瓶装等凉茶,并销往外地

5、笔者:你对于广东凉茶越来越市场化有什么看法? 林:我觉得这是一种好的趋势,这会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并接受广东凉茶,凉茶的发展不再仅限于广东地区,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散播,凉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我还是感到很骄傲的

6、笔者:说到文化传播,广东凉茶申遗成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林:这当然是广东凉茶业的一大喜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学习一些传统的东西,很多凉茶的配方、做法等都已渐渐失传,但是政府的重视又让凉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广东的传统文化也得以保护和传承,我感到很欣慰

五、调查结论 (一)调查问卷结论 1、生活在广东的人几乎人人会喝凉茶,凉茶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广东的一大特色文化和风景线

2、现代人的健康意识加强,感到身体不适才喝凉茶,一般不会随便乱喝、猛喝

3、人们选择凉茶较注重功效,并且普遍认为凉茶功效一般,这可看出人们对凉茶的期待值在不断上升,较为理性消费凉茶,这有益于凉茶生厂商改进凉茶质量

4、人们买凉茶仍会选择凉茶铺,这也是凉茶铺口碑好、至今依然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但是,商场超市等后来居上,这对现代凉茶铺生存提出新的挑战,凉茶铺改革势在必行

5、除功效,口感和价格也是影响人们选择凉茶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显然是凉茶铺的劣势,凉茶铺凉茶味道偏苦且价格偏高,这一大劣势可谓是“致命伤”

6、现代人偏爱选择盒装和罐装凉茶,它的便利无疑是非常适合现代人的节奏的,现煲的传统凉茶日渐衰落是历史的选择,它承载的文化是否跟着流失成为问题的焦点

7、人们普遍不了解广东凉茶,这在情理之中,却也令人心寒不已,广东凉茶文化的衰落已是事实,文化传承已迫在眉睫

8、人们主要凭广告了解凉茶信息,但是广告是一种商业化的行为,只是引领消费导向却不灌输真正的凉茶知识,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再一次被提上纸端

(二)访谈结论 从这一次访谈中,我了解到凉茶是广东的独特饮品,但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喝凉茶,凉茶的不同配方、不同品种对人的身体影响可谓天壤之别,然而,随着凉茶的日益商业化,传统凉茶文化却日渐遗失,凉茶申遗成功无疑给凉茶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大家都在拭目以待,凉茶文化能否得以发扬光大?广东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否代代传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是广东凉茶发展的趋势,凉茶文化在不断受到人们重视,这是一种好的开始

六、调查体会 (一)意见建议 1、人们不要随意地喝凉茶,要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方便胡乱选择凉茶,要对症下药

2、人们要多多了解广东凉茶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品种,另一方面也是对广东文化的传承

3、文化部门应开展凉茶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传授知识

指导大家如何选择自己合适的凉茶

4、政府应多做宣传,企业可以开发更多民间的凉茶药方,不止是局限于被评为文化遗产的那些

5、商家应该不断改良凉茶品种,力求生产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产品,改革产销战略,让广东凉茶走出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6、广东凉茶发展不能仅仅注重经济利益,还要注重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这样才能永远地把广东凉茶传承下去

(二)感想体会 1、关于广东凉茶文化 在这次调查中,令我感触最多的是“广东凉茶申遗成功”这一令人惊喜却又令人担忧的事

其实所谓的“申遗成功”指的是21家凉茶企业入选而已,这意味着凉茶行业将会越来越走向商业化,这对于整个凉茶业究竟是喜是悲?从我对林女士的访谈中,我知道很多人对此是抱着乐观的心态的,而我也相信,广东凉茶定会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再度扬帆起航,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有发展才有传承,广东凉茶文化不会轻易被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要想让更多人了解广东凉茶文化,“申遗成功”无疑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2、关于调查历程 从一开始的对广东凉茶文化一无所知,到最后对它产生一种说不清的独特情感,我最大的感受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上网以及图书馆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惊讶于广东凉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被它的历史、小故事、谚语等深深吸引,这更让我为广东拥有这一独特文化感到自豪

接下来的工作,我遇到了对于我来说前所未有的困难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会利用网络来填调查问卷,于是我也想试一下,要是成功将会给这次调查带来很大便利

然而,我太高估自己了,好不容易弄了份问卷出来,没想到我不会设置多选题,全部设成了单选

在尝试了多次依旧如此后,为了完成计划,我只得舍弃了网络问卷的方式

但是,我较欣慰的一点是,我学会了网络问卷中的资料统计方法,也运用到了这次资料统计中

努力总会有回报,我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从不懂到懂总归需要一个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调查过后,我会慢慢学习网络问卷

在街上派发问卷可不是一件省心的事,虽然以前我已有派发问卷被拒的经历,但是还是会很不开心

调查本就需要的是耐心,我咬咬牙,还是耐心地请求每位路人,顺利完成了问卷填写

虽然许多人的拒绝让我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但这次调查再次让我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人会百分百被人接受,但总会有人愿意接受你

这次访谈林女士,是最让我难忘的经历

从林女士的侃侃而谈中,我似乎看到了她对广东凉茶的那颗赤子之心

她告诉我,她卖凉茶30多年了,早已把凉茶深深刻在心里,也期待珍贵的凉茶文化能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我尝了凉茶铺的凉茶,不同于灌装凉茶的田,却有一种苦尽甘来的独特感受,我似乎看到了历史悠久的凉茶文化散发的无限魅力,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

这次调查,我获益匪浅,也深信广东凉茶文化会找到适合的土壤继续生长


免费下载 ×

下载APP,支持永久资源免费下载

下载APP 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请用电脑打开本网页,即可以免费获取你想要的了。
扫描加我微信 ×

演示

×
登录 ×


下载 ×
论文助手网
论文助手,最开放的学术期刊平台
				暂无来源信息			 
回复
来来来,吐槽点啥吧

作者联系方式

×

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