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in-Studio
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的工作室内结构组装系统设计
建筑学研究生2015秋季建筑设计课“室内设计”方向课题
指导教师: 张彤,杨志疆,夏兵,张嵩,张旭
2015.9-2016.1
课程任务
设计一种满足建筑(设计)类专业教学需求的,自组织、自适应的工作室内结构组装系统,并在东南大学前工院南一楼四间教室试装搭建,用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本年级同学的专业学习。
自组织:不依赖于外部环境,结构自支撑,功能自组织,形式自生成;
自适应:系统应能适应不同形状、大小、高度的空间条件,装配完成后容纳自我调配、移动与再组装的可能。
目标与要求
功能复合性 / 空间集约化
系统应同时完成设计专业教室学习、讨论、展示与收纳四种功能,并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工位。
规格最少化 / 组合多样性
系统应采用尽量少的材料种类和规格,产生出尽量多的组合可能。
材料易获得 / 组装便操作
系统采用的材料与连接节点应是常用、易获得的,应满足牢固(在设计的跨度内足以支撑人的活动)、耐久、自洁(不做装配后漆面)和经济的要求;系统采用的组装和连接方式应简便、易操作,满足多向连接、拆卸与再组装得要求。
东南大学前工院南一楼教室原貌
人体尺度研究(第六组-马驰 孙柏 肖葳)
单元设计(第六组-马驰 孙柏 肖葳)
工位布置(第五组-熊子楠 湛洋 孙一帆)
空间划分(第五组-熊子楠 湛洋 孙一帆)
设计效果图(第六组-马驰 孙柏 肖葳)
设计效果图(第十组-陈乐 杨洋 唐时月)
设计效果图(第五组-熊子楠 湛洋 孙一帆)
方案模型(第五组-熊子楠 湛洋 孙一帆)
方案模型(第七组-任文静 何之凡 张挺)
方案模型(第十组-陈乐 杨洋 唐时月)
方案模型(第六组-马驰 孙柏 肖葳)
方案模型(第九组-张汪亚 花修堂 桑蓉棋)
课堂教学
搭建进行中
Opening Soon!
技术支持:
上海沐恒实业有限公司,浙江荣华家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