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莲花荡冬季劳工
课题:稻田守望——乡土材料与工艺在农场设施建造中的应用
课程要求:
本次课程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5年秋季开设的研究生设计课中的建造实践课程之一。课程基于建筑学院与丁蜀镇政府对莲花当农场设施的实际改造工程项目,着眼于引导学生对当地传统建造材料和工艺的研习,结合当下的环境、需求、技术水平,参与设计并改造管理用房/厕所,建造六座兼具家禽养殖和供人休憩功能的观望台。
位于莲花荡农场最南端田埂上的一组作品。
“径竹扶疏”,形容竹子直立生长,直插云霄之态。
最初设想源自于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中的采药圃。“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漪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秒,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描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人身处自然而与其存在对话的场景非常符合我们对场地的感知,并以此勾画草图。
取诗句“径竹扶疏,直上青霄,玉立万竿”中的“径竹扶疏”为题,以形容竹子直立生长,直插云霄之态。在之后的设计中,我们首先选用了十字斜编的手法。但在具体模型制作中发现连接处不易处理,很容易脱开,不具有结构稳定性。
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查阅编织方法,对其编织形式进行改进。保留其桶装形态,将维护结构与承重结构分开。参考之前的设计意向,立原竹为承重结构,再用长竹蔑缠绕编织形成维护结构。几个桶形成一组,其间形成参观路线,可以在观赏鸭子的同时缭望原野。
11.14日前工院模拟搭建
12.25 日起宜兴现场搭建
现场放线及基础挖掘
基础挖掘
基础浇筑
水沟上部泥板搁置
上部骨架确定
编制
顶部处理
材料处理技能
a.竹才的获得
劈裂加工属于竹材纵向加工, 其是通过刀具刃口和刀具厚度的作用使竹纤维之间的结合力遭到撕裂性破坏的加工方法。利用竹材明显的方向性, 很多竹材的初加工是采用劈裂加工方式, 其中较常见的是竹篾加工、圆竹劈裂开片加工等。
我们去和师傅学习了原竹首先劈成竹片,再将竹片加工成竹篾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强的功底。这是竹子最基本的加工过程。下图为师父劈竹篾的过程及获得的竹片。
锯切是锯子相对于竹材进行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切割加工。锯切分为横向和纵向锯切两种, 竹材锯切主要以横向为主。典型的竹材锯切加工有圆竹锯段, 竹板裁断, 圆竹锯切开片, 此外还有竹地板及纯竹家具所用原料的竹条锯切加工。
这次原竹切段的工作都是由师傅手工完成对,没有借助机器。相比破竹篾的工作,对竹子进行切割相对较为简单,我们也基本掌握了这项技能。
切削加工是竹材常用的加工方法( 包括横向、纵向及不定向的切削加工) , 其特点是通过刀具刃口的作用使竹纤维之间的结合力遭到割断性破坏或切断纤维。主要的切削加工方式有刨切、铣切、旋切、剪切和削片等。
我们在利用竹材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学习了竹段开口的技能,需要进行削切,经过练习也没能掌握这项技能,属于竹子加工中较为复杂的技能。
b. 竹子的烤制
高温加工是通过对竹材进行高温处理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加工方法。我们通过对竹子进行烤制使其硬度降低,竹皮经过烤制后即可弯曲,达到我们想要的形状。经过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这项技能,实践发现将竹皮的薄厚度降低后更有利于竹子的塑性。
c. 竹篾的编织
竹篾的编织是我们这次设计中主要涉及到竹子加工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观看了竹师傅完整编织一个竹筐的过程并且学习了竹子编织的几种方式,对我们后来进行竹建筑的编织有很大的启发。下图为师父编织竹筐的过程。
施工技能
a.混凝土浇筑施工技能
由于我们的建筑比较高耸,于是怎样使得地基比较稳定成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地方。于是在师傅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混凝土浇筑的办法,这种办法的优点是真的非常稳固,但是缺点是施工时间较长,对地表达破坏性较大。下图是我们进行对地基的处理过程和竹桩的固定过程。
b. 竹筒编织技能
竹筒的编织是我们这次建构的主要部分,我们一共有五个竹筒,在编织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许多种编织的方法,有的是每根竹篾交错编织,有的是三根竹篾为一组进行交错编织,在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尝试乱序的编织方式。
沟通技能
这次的建构与我们合作的首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其次是帮助我们建造的竹师傅,还需要和农场施工队沟通。有时候我们还要和甲方进行沟通。从这些合作与沟通中我们明白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给我们的建议,其次我们要将自己的意图清晰度表达给师傅和老师,最后在碰到意见不合的地方,我们不能冲动,要充分权衡利弊,使得损失降到最小。
心理建设技能
我们的建造过程中,随着时间和建造流程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学到了很多。中途我们的建筑因为甲方的要求遭遇了停工,我们没有因此沮丧,而是迅速的改变了我们的施工计划。施工不像画图纸,我们能够全面掌握,施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以不变应万变。
人身安全自我保护等各种技能
我们建造的构筑物高度较高,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施工的安全问题,我们要尽量将高空作业化为地面作业,实在不行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长达4个月的课程设计,大家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在前5年,我们接受的都是名副其实的设计课,也可以说是脱离实际建造的纸上谈兵。当真的需要扛起锄头挖地基、卷起袖子编竹篾时,心中所谓建筑师的优越感完全消失。
合作是我学到的第一课。虽然在之前的 3个月中我们小组三人一起熬过夜、出过图、做过模型、看过电影、爬过山……自认为已经很有默契。但在施工的第一天,还是遇到了矛盾。审美的不统一、施工的变故、乃至随便一句的气话都有可能将整个队伍火药味十足。好在大家还是彼此相信对方,几次摩擦之后,都慢慢冷静下来,之后几天的施工过程非常顺利。
果断是成熟建筑师的修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师傅焦急地问我这边怎么做时,我心中惶恐却没有答案。说实话,那是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说我之前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做。之前,总是我们问老师这里怎么做哪里怎么做,但现在是施工人员反过来问我们怎么做。实在是太菜啦,我很多次这样在心里跟自己说。但就算心里很没有底,还是硬着头皮跟师傅讲怎么做。
细节决定成败。实在是一句老掉牙的大实话,在参与这门课程设计之前,我对它实在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只到需要亲自编织时,师傅告诉我们要将竹篾的头收在里面。起初我并不是很在意,几轮之后,明显发现我与师傅用同样的技艺却编出完全不同的效果。之后只好老老实实按照师傅的叮嘱来。
本次设计课给我们的启示更多是在建造中与师傅的谈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以及有位师傅的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能分享的体验还有很多,就此打住。再次感谢为我们创造此次机会的所有人,谢谢唐芃老师、焦键老师、所有师傅们、莲花荡的官员们、还有为我们提供午饭的姐姐。谢谢大家!
小组成员:徐培超 任雅静 张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兰台!